日前,海南作家张少中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写给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的信,称办了十年的海南岛欢乐节如今已成为一场普普通通的文艺演出,并建议欢乐节更名为“海南国际旅游节”。卫留成非常重视这一建议,批示有关领导阅研。(据南国都市报)
一台歌舞演出外加几场浩浩荡荡的巡街表演,场内明星表演、官员助兴,场外民众看热闹这似乎构成了欢乐节盛宴的模式。目前,欢乐节在海南各市县轮流做庄、轮流出血。
为何鸡肋甩不掉?人要脸,树要皮。政府也要面子,为了面子就会不惜血本。可这样折腾下去也不是办法,面子终有撕破的一天。国内,青岛有啤酒节、南宁有民歌节、潍坊有风筝节。国外,巴西有狂欢节、西班牙有斗牛节……人家都有渊源,有链接点。而人造的海南欢乐节正好没有。趁省委书记批示的大好时机,何不摒弃“欢乐节”?
海南造欢乐节是用来干什么的?当然是欢乐、狂欢。事实证明,民众没能得到足够的体验。人造节日在中国遍地开花。“节日搭台,经济唱戏”的观念已经渗透到大小官员的骨髓,目的只为经济和政绩服务,至于能否结合当地实际源远流长都是次要的。官员和富人的欢乐节,全民狂欢的根基从何而来?
板栗节、猪王节、王八节、裤子节、葵花节、双胞胎节……在人造节日泛滥的今日,有几个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如何才能寻找到节日本源的涵义?民俗学家指出,要从节日的“源头”、人们的参与性和节日的策划主体等各方面来判断。从民俗学家的角度考虑,人造节日无疑经受不住时间考验。人造节需靠强大的人力推动,而传统节日就不需要。人力推动不利,人造节日就有沦为鸡肋的可能。海南欢乐节作为人造节日中的一员,源头上缺失,人力推动也不理想。如果没有更好推动策略,还不如放弃。
“欢乐节不欢乐”是海南坊间散步最广的言论。作家欢乐节更名为“海南国际旅游节”建议再一次将“海南”与“欢乐”对立,也给了抛弃欢乐节最好契机。要面子注定要“出血”,官员和专家们是时候快刀斩乱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