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作家张少中认为海南岛欢乐节办了十年,己沦为一场普普通通的演出,百姓认同感差,既无欢也无乐,成了“皇帝的新衣”,他发贴主张海南欢乐节改名为“海南国际旅游节”。省委书记卫留成对此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领导阅研。(见《南国都市报》12月4日报道)
当初定位为“普通老百姓的欢乐节”,“一场全民狂欢的盛宴”的海南岛欢乐节,最后为何沦为鸡肋备受诟病?许多人都说欢乐节缺乏与民同乐的互动,老百姓无法参与其中,无法从中得到什么实惠,所以乐不起来,果真是如此吗?我以为只说对了一半。
不妨先来看看老百姓间流传着的顺口溜:“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这样的歌谣,尽管有些夸张,但说的何尝又不是老百姓的疾苦。你想想,活在当下,普通老百姓有多少需要天天操心,天天担心,天天闹心的事儿?在海南,我想大致也是这样的状况。而当一个人天天要为住房、工作、生活、物价、就医、教育、养老操心,天天要为生计奔波劳碌的时候,他哪还有什么心情管你的欢乐节呢?所以,我认为欢乐节不为百姓所认同,不为百姓所普遍接受,是源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水准,老百姓还不够富裕,他们的生活过得很比较苦,他们生存的压力还比较大,他们没心情没办法天天欢乐。正所谓,民生疾苦压心头,哪能天天展欢颜?
说句难听的话,我以为,海南岛欢乐节的“病根”不在于名字,而在于缺乏现实物质基础,与当下的民情不符。这样的节日,不是靠赶时髦改个名就能办得好的。从这个角度讲,改名这样的点子,图一时新鲜,搏一时眼球还可以,但最后它“救”不了欢乐节。
如果真想培养老百姓对欢乐节的好感,搏老百姓一笑。我倒是有个好建议,欢乐节的名字就先别改了,咱就学学香港澳门,欢乐节当天给全岛人民每人派个大红包,保准有掌声!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