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连续第三个月回落,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仍在回调。不过专家表示回落有其合理性,不必过分担忧,未来两个月的PMI指数有望企稳回升。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最新数据 出口指数继续回落
据新华社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1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PMI为51.2%,较6月份的52.1%下降0.9个百分点,这是PMI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落。分项指数数据显示,除从业人员指数上升1.6个百分点外,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但回落幅度不大,多在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新订单指数回落1.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1.4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说,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回落,预示外贸出口增幅开始回调,当前投资与出口增长的基础都还不够稳固,增速存在较大下降可能。不过,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已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好转,政策回旋余地明显加大,预计投资增幅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出口不会再出现负增长。
生产指数大幅回落3.1个百分点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生产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达到3.1个百分点。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刘铁军分析指出,生产指数降幅快于新订单指数,表明企业已开始逐步减产,这也导致本月产成品库存指数降至50%以下,企业的去库存压力有所减小。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数据已显示,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月份的16.5%回落至13.7%。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对于PMI及工业增速连续回落,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分担忧,目前工业增加值13%左右的同比增速水平较为合理。他同时认为,此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已有所改变,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已更为协调,基本趋于平衡,当前应继续落实宏观调控相关措施。
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庆也分析认为,工业增加值放缓幅度虽然较大,但其中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带来的非常规性因素影响不小。张立群则认为,未来经济增速将渐趋稳定,全年经济增长率可以保持在9.5%左右。
蔡进强调,我国要避免过分依赖外需,同时避免过分依赖投资。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匹配的问题,“收入在扣除通胀后,不仅低于财政收入还低于GDP增长,这样很难拉动消费增长”。
专家解析 楼市调控和出口退税调整起作用
张立群指出,7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预示经济增长回调态势还在发展中;蔡进也指出,PMI再度回落,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我国经济经历一季度过快增长后增速出现平稳回落。
蔡进认为,PMI下滑,一方面源于季节性因素,“由于设备检修、高温等因素,往年我国夏季工业生产都有所减弱”。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除2009年小幅回升外,其余四年PMI指数在7月均呈现季节性回落;另一方面,则是宏观主动调控的结果。
“7月份PMI指数同时反映了此前一系列房地产调控冲击逐步衰减和7月出口退税率调整冲击加强的双重影响。”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何一峰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一般而言,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相关调控措施的冲击影响在前两个月是最大的,随后会逐步衰减。
未来两月PMI有望企稳甚至回升
关于PMI指数未来走势,何一峰分析认为,从8月份开始,此前公布的相关调控措施的影响将会有所减弱,而到9月份开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也出现衰减,在没有正面或负面因素影响出现的情况下,未来两个月的PMI指数有望企稳甚至缓慢回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