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8月11日消息日前在我省召开的“城乡一体化:趋势与挑战”国际论坛上,专家学者对于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城乡一体化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而早在今年2月,我国首个全省范围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在海南日报记者的采访中,专家学者对此也表示了较大的兴趣。他们认为,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利好背景下,海南只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完全有可能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在全国先行一步。
有比较优势也要做好规划
“海南建设城乡一体化,比较优势明显,表现在资源富集程度非常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海南有着丰富的生物、生态、景观、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而人口相对较少,既提供了更多可开发的土地,也相对提高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和资源丰富密度。
温铁军的说法得到了多位专家认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党国英强调,海南发展较滞后其实也是一种比较优势,除工业污染较少外,也大大避免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的路径发展依赖性。如依靠“三来一补”发展起来的珠三角经济,在面临新的经济形势时,不得不考虑成本巨大的经济结构转型问题。而海南则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给自己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一张白纸更好描绘蓝图。”党国英说,正因为如此,海南更需要做好相应规划,海南是省-市县-乡镇三级体制,因此要做好详略各当的城乡一体规划。在省一级,要特别重视土地、劳动力等基本战略性资源,海南可以试水土地产权市场的放开,让集体用地、宅基地进入市场。在劳动力的布局上要合理,要充分考虑城乡客观差别,必须“城像城、村像村”。在市县一级,要做好城市容貌、环境的规划。海南的乡镇可考虑打造成一个个小城市,而村的规划不要单独做,并入乡镇的小城市规划即可。
“无论那一级的规划,通过后都要以法律的形式迅速固定下来。”党国英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国家战略,因此其规划立意一定要高。考虑到海南是个小省,只要搞清楚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海南就容易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获得比其他省市更大的突破。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与全国一样,海南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根本在于解决好农民问题。”省农业厅原厅长林玉权认为,海南农村面积相对广阔,农民众多,因此建设城乡一体化必须把农民作为城市建设的动力主体和受益主体,保证其合法权利和利益,努力缩小城乡差别,造福农民。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同这一说法,他认为海南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注意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相结合,也要注意与城市化推进相结合。海南一定要寻找到自己的农业发展模式,要发展集约农业,发展节约水、能源、土地、资金的农业,要发展循环和生态农业。
林玉权和宋洪远都认为,海南需要把农民与城市市民一视同仁,让广大农民达到与城市人口一样的生活水平,享受城市文明成果。为此,要推动交通、通信和水电均等化,实现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水电供应互通和交换,推进农村城市化;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大力兴建和改造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场所,缩小城乡差别。还要制定特殊政策,取消户口、教育、卫生、住房等限制,引导和吸引农民到新市镇、新社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并转化为市民。“海南完全可以考虑把村全部建设为社区。”宋洪远说。
城乡一体化与旅游充分结合
“乡村旅游应当成为海南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命题。”省国土厅原副厅长杨冠雄认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海南完全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与旅游的充分结合。
杨冠雄表示,乡村旅游对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使农村能够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二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采取措施帮助农村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将使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农民们可以享受到工业化社会带来的发展成果。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传承和发扬农村传统文化。
党国英的意见与杨冠雄一致,他认为,海南的村庄可以分为两种:农业村庄和旅游村庄。海南的农家乐建设不能光卖乡土气息,也要卖海南特有的风光、阳光和空气,尤其是要注意将海南特有的旅游文化揉合其中。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