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古韵犹存杂糅百家,海南方言:越说越有味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0-08-23 16:50



8月20日晚,海南朝前走———本土乐队展演首场展演在海口假日海滩音乐广场举行。图为以海南话歌曲为主打路线的老爸茶乐队在表演。(张杰 摄)

  近日,文昌市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邓文忠在“天涯社区”发了一个免费开展文昌话培训班的帖子,吸引了多位网友跟帖,他们热烈讨论了海南话(包括被官方认定为标准音的文昌话)的学习和推广等话题。8月21日,海南日报记者采访邓文忠时得知,原先计划只办一个20人左右的小班,培训对象是在文昌工作的外省人,现在报名人数已有30多人,于是不得不寻找当地的学校合作,准备开办“我爱文昌讲学堂”,将推广文昌话这一活动进行下去。
  
  邓文忠是江西人,目前在文昌工作,说到举办文昌话培训班的初衷,他坦言:“文昌是文化之乡、将军之乡和国母之乡,有很多美誉,作为一个外地人,很有必要融入当地文化,入乡随俗,才能集思广益,增加投资开发的凝聚力。”其实,和邓文忠一样,许多在文昌工作、投资的外地人,都表现出对当地文化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对文昌话平和的语流、温婉的音调最为着迷。
  
   乡音最美
  
   “一千不如八百现,八百不如六百到身。”这句流行于琼北地区俗话,用海南话念起来非常押韵,意思是说:别人承诺给你1000元,不如给你兑现800元;而说是800元,还不如有600元到手。从中可以看出海南人务实求真的处事态度,看重实际的生存智慧,以及话语背后长期积淀下来的地域文化元素。
  
  任何语言和方言都是地方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用海南话演唱的琼剧,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它也是所有本土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之一,而且在国外有海南人的地方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今年7月底至8月初,海口市琼剧团先后在加拿大和美国访问演出时,受到海南侨胞的热烈欢迎,因为浓浓的乡音、熟悉的唱腔唤起了他们心中的故土情思,毕竟,家乡文化已经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记忆,而传递这一切的媒介便是———海南话。
  
  省语言文字办公室退休干部朱运超先生,今年已经62岁,从事海南话词条搜集整理工作已有20年。几年前,他在某网站上看到一部明代嘉靖年间潮州戏的剧本《荔镜记》,发现里面大量词汇居然和今天的海南文昌话完全相同,这一发现让他振奋不已,原来海南话作为古老的汉语方言一直顽强地存在着。
  
  朱运超同时也感到遗憾,因为很多生动而具有独特文化含义的字词,在今天的海南话中已经很少使用,很多母语是海南话的人根本不知道话语中一些字词的原本字眼———“本字”。事实上,当你问某位海南人,他口中所说的某个发音,写成汉字应是哪一个字时,他未必能弄清楚。
  
  于是,寻找海南话“本字”成了朱运超加给自己的另一个任务。多年来,他通过个人对海南话的感受和回忆,并借助《辞海》等工具书,找到了3000多个海南话中的“本字”。譬如,煎药后滤掉药渣这个动作,海南话用“滗”字来表达这一缓慢地从药罐中滤出药液的过程,有小心翼翼的味道,非常传神。
  
   古韵犹存
  
   海南话,也称“海南闽语”,目前规范的学术名称为“海南方言”。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符其武,在《琼北闽语词汇研究》一书中写到:“从宋代开始,福建移民络绎不绝地经海路和陆路迁往海南,对海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福建人所带来的闽方言,经过千里的辗转及数代的融合变迁,最终发展成今天海南岛上80%人口所通用的最大语种即‘海南话’。”
  
  闽方言由于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而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在海南话许多常用字词中,也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汉语发音。
  
   “汝乜候呐回来(你啥时候才回来)?”这句再平常不过的海南话,主语不用现代书面语常用的代词“你”,而是古代汉语的“汝”,不过发音不是翘舌音“ru”,而是平舌音“lu”(据说古汉语就用这个读音)。
  
   又如,海南话的“哭”字发音,跟普通话完全不同,它的发音是“hao”,本字是“嚎啕大哭”的“嚎”。
  
  海南话中的“锅”,其实是“鼎”的意思,一种古代的炊具,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但其发音不是“ding”,而是“dia”。
  
  海南方言研究专家、省党史办副主任陈波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道,有时候讲海南话的人,会觉得自己平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有许多是写不出字来的,或者跟现代汉语,即普通话的发音相差较大,甚至根本对不上号,这是由于海南话中沿用了大量的上古音和中古音所致。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嘴巴”一词,海南话仅用一个“喙”字来表达;“夜晚”用的是“暝”字;“浇”字用的是“沃”字。这些字与古音、古义都是相符的。其它的古语、古音还有:哺(咀嚼)、宴(晚)、曝(晒)、脰(脖子)和铰刀(剪刀)等等。
  
   吸纳外语
  
   陈波还提到,海南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琼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他们带回了许多英语、马来语中的词汇。
  
  其中,来自英语的词汇有:球出界说成[ao6sai6],就源自英语的“outside”;投篮可说成[xou2lam2],也可以说成[sut7],后者便是英语的“shot”;打扑克的发音是[p‘a7p‘e6],有些学者认为[p‘e6]源自英语中的“pair”;领带的[lek7tai6]发音,则是英语的“necktie”。
  
  来源于马来语的海南话新生词汇也很多,如海南茶店售卖的一种以椰子酱做馅的面包,名叫“嘎亚包”,很受海南大众的喜爱,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是马来西亚华侨带回来的食物;其海南话发音为[ka1hia6bao1],正是源自马来语“椰子酱”的读音[kaya]。
  
  老华侨拄的拐杖海南话称为“洞葛”,也是源自马来语的“tongkat”;最初岛上的居民是用皂荚洗衣服,称为“番碱”,后来称为“柴未”,后者的发音则来源于马来语的“sabon”。
  
  此外,还有少数来自其它国家的词汇,如“迈”来自法语“meter”,是丈量单位“米”的意思;毛线衣“浪”也是源于法语“laine”,意为“毛线”;海南话称“锡桶”为“din”,其实是英语“tin”的发音,原意为“锡”。
  
  陈波说,海南话除了受到外来语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海南本地其它语言和方言,如临高话、黎语、回辉话等的影响。因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海南话渐渐地杂糅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与方言,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成为一种有别于福建闽语、广东闽语和台湾闽语,且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方言。
  
   善待和推广
  
  如今,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一代海南人,在学校学习时使用的是普通话,回到家里才讲海南话,有的甚至不说海南话。有人担心,长此以往,20年后海南的孩子也许就不会说海南话了。
  
  因此,省政协委员、海南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木(李成)曾在我省两会期间递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关注和扶持海南方言,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丰富的社会需要多元文化,海南的文化特色主要由海南方言来承载,如果丢下海南方言,就是丢下海南文化,其实也就是丢下海南对世界的影响。
  
   朱运超更是逢人便呼吁:“不能等到有朝一日海南方言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才想起它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他们认为,保护海南方言,首先政府要重视,社会要关注,在广泛宣传中形成共识;城市家庭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和外地人学说海南话;广播、电视台要继续办好海南话新闻、故事会和琼剧节目等等。
  
  最近几年,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娱乐活动来推广海南话。如海南广播电视台的《海南一家亲》节目,虽然娱乐的味道重于传承的功效,但毕竟引起了众多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关注。
  
  海南省琼剧票友协会(前身为“琼韵剧社”)的一帮年轻人,则通过自己学唱琼剧,然后走进社区和农村义演琼剧的行动,并借助网站“琼韵网”,向广大岛民推广海南话,并以传承乡土文化艺术———琼剧为协会的社会责任。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 耿 王亚强] [编辑:王小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