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梦想。
“差龄生”可人性化入学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可能上最好的学校,但公办好学校毕竟有限。而民办好学校在海口也为数不多,且又有高昂的费用,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
这种现实的矛盾,导致了老百姓产生“上学难、上学贵”的论调。有关人士指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其实在海口从来都没有过“上学难”、“上学贵”,我国也不存在“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学生与家长都希望受到最优质的教学条件,但在很多省市都是好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所以准确地说应是“上好学校难、上好学校贵”。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也确有一些特殊情况,导致孩子上学难。一些孩子父母外出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等生活,读完幼儿园后符合条件按片区入学,等父母抽空回来办理,已过了报名时间。还有的则是因住址与户口不相符合或房产证等手续不齐,导致了“一时之难”。
今年反映最强烈的是“差龄生”的入学问题。《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我市很多小学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即使比规定年龄小一天也不行。
记者从市中心几家私立幼儿园和民办学校了解到,有家长无奈之下,让差龄上不了小学的孩子“回炉”到幼儿园,也有的让孩子入读民办小学一年级,满龄后再转回辖区公立学校当“插班生”。
对于学校可否接纳尚差两三个月才满6周岁的儿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湖北、湖南等地已经作出了取消“未满6周岁不能入学”硬性限制,甚至出台相关法规,放宽小学新生入学的年龄,且规定学校不得拒收或另外收费。另有一些省市,则是根据学校的接收能力,教育部门支持适当接收年龄差距不大的“差龄生”。
为满足家长需求,不耽误孩子上学的时间和避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今年我市一些小学也采取了人性化的新举措,不搞“一刀切”,让所有想上学的孩子均可报名,优先给真正适龄儿童作为第一批发放入学通知书,在学额尚有空缺的情况下,按照年龄相差最小依次后排的做法,发放第二批入学通知书,一些家长对此大加赞赏。
有关人士指出,政府当考虑将全市教育资源进行科学调配使用,并利用可地方立法的优势,规定以年度计算入学年龄,“凡是在申请入学当年能年满6周岁的,均可入学,但要服从教育部门统一调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