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日报报道:今年起,东莞石排镇户籍适龄在校学生都将享受免费教育,具体措施是从幼儿园到博士生,25年的读书生涯中,每生每年都可以拿到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政府教育补贴。该镇因此被网民称为“最牛教育强镇”。(9月3日《新京报》)
确实牛。在东莞,石排镇至今还是一个“欠发达镇”,2008年在东莞市32个街镇中,经济实力排倒数第三。在全球,即使是福利政策最优厚的一些北欧国家,也没有把免费教育做到这种高度与广度。义务教育并不义务的中国当下,更是衬托出石排镇的“高超”。镇党委书记翟崇碧表示,实施免费教育支出占镇财政收入的比例非常少,去年镇可支配收入3.6亿,免费教育支出为1000万元。即便是每年投入一个亿,也能承受得起,“石排绝对不差钱。”
是不差钱。而且是面对教育不差钱。不过,在叫好与称羡的同时,必要的审视与谨慎还是必要的。也就是说,看问题不能光看政策表面的光鲜,还要看政策的出笼与执行,因为这牵涉到政治伦理等诸多问题。
首先,教育补贴所需资金,并不是由镇财政单独拿出,而是把19个下辖村按经济实力分成4档,强制它们分别与镇财政按7:3、6:4、5:5、4:6的比例分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里的财政支出由村民集体决定。这里,我们既看不到村民集体的影子,甚至也看不到村委会的意思。翟崇碧曾公开表示,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前进行过民意调查,99.9%的人支持。后来又改口说90%的人支持。民意就这样被捏弄,好事打了折扣,好事本身也被扭曲。
强制分摊资金也罢,传统的政治伦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正如翟崇碧对记者所言,用文件的形式要求村委会承担一定资金的,不是石排第一个这么做,全国各地很多,不违法。但是压死人的背后,更有噎死人的伦理。翟崇碧认为,镇党委和政府有责任指导村委会用好自己的收入,让村里的收入分配更合理。不能像其他地方那样把钱分给村民,只会把村民养懒养笨。他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家长给孩子把把关,你觉得家长错了吗?
我以为,这才是石排镇最牛的地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是宗法家长制,家国同构:长上是治下民众的家长,上级是下级的家长,父母是孩子的家长,男人是女人的家长,兄是弟的家长……这种封建宗法伦理贯穿了翟崇碧的言行,从村委会到全体村民,都是他这个家长大人需要管教的孩子。甚至免费教育政策本身,在人大那里也仅是讨论过,明年才准备正式提上决议日程。
镇长一直表示不差钱,那么镇政府在提高百姓自身素质、防止他们变懒变笨方面还有其他什么举措?因为教育补贴被认为不是釜底抽薪而是锦上添花,村民更有理由如“家长”大人所言“三茶两房一OK”:早中晚喝茶,按摩房、桑拿房,唱歌甚至赌博什么的。镇长对于自身的执政伦理,是不是更需要提升一下?让“孩子”变成公民,他们忙于知情、表达、监督,不但不会变懒变笨,甚至会变得比“家长”大人还要勤快精明。
温总理最近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改革成果也不保。那么,经济改革成果很好、先富起来的地区,是不是也该率先向公民社会、正常的政治体制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