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到教师节了,究竟给不给老师送礼?不少家长都在为此纠结。媒体就“教师节送礼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家长表示曾给老师送过礼。调查中还发现,送礼首选是送购物卡,有些有钱的家长,甚至直接给教师送汽车。(据《扬子晚报》)
在这样一种风气中,家长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其纠结在于,别的家长都送了,如果自己不送,则孩子将来受到歧视怎么办?老师的地位则相对主动,但也不是没有纠结;而孩子们则是“游戏”当中的最大受害者,他们通过耳濡目染得出的结论是:个人的素质、能力、成绩等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关系、金钱。
看起来热热闹闹、皆大欢喜的“游戏”,其实是一个“三输”的结局:家长们陷入烦恼,平添了负担;教师们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孩子则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埋下了隐患。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建议通过完善监督制度来解决,我觉得虽然制度建设是重要的,但单靠制度恐怕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因为制度也是要靠人来运行的,在这样一个监督制度里,谁来承担起监督的使命呢?靠家长吗?他们自己就是送礼的人;靠教师吗?他们是被监督的对象;靠学校领导吗?他们根本顾不过来;靠孩子们吗?恐怕更没有可能了。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说其他的腐败问题,我们还可以更多的将其归结为制度问题,并通过完善制度来加以解决的话,那么给教师送礼就更多的是一个文化问题或者说是一个社会风气问题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主要应该通过改良社会风气来解决。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教师收礼,其实也是一种“囚徒困境”:如果大家都收,只有我不收,那就只有我吃亏。而制度经济学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团体内部的契约来解决。
具体到教师收礼这件事,就是应该由教师们自己发起一场捍卫教师尊严的运动,订立一项“拒绝收礼”公约,如果有谁违反了这项公约,虽然不见得会受到党纪、政纪的处罚,但必然会受到教师团体的抛弃,当事人权衡利弊,会发现所付出的成本比收一点礼金所得到的收益要大得多,从而拒绝收礼。
教师节,不应该仅仅多放一天假,更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福利节,同时还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言行,增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节日。说到底,教师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要靠自己来捍卫,不妨从拒绝收礼做起。(郭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