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03年起已明令禁供别墅用地。但某知名央企房产公司2010年初却在没有规划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起了85栋别墅。更令人诧异的是,相关部门仅对这85栋违建别墅处以每栋2万元的罚款后,便变为“合法”建筑,违法成本仅54元/平方米。(新华网9月12日)
7月22日广州对二沙岛价值过亿元违建别墅予以强拆后,当晚央视《新闻1+1》曾以《有一种“强拆”叫公平!》为题予以关注。读完新闻后有所不知的是,对于新华网报道的这家地产企业,有关部门涉嫌只打个别苍蝇而对着有雄厚背景的央企却网开一面,这难道就是被央视喝彩的公平?
记得强拆二沙岛违建别墅时有人曾指出,“一栋违章建筑,它建起来,我让你政府拆掉九次,如果第十次我建起来了,那我就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现在,这家企业只是花费微小成本,便实现了乾坤大挪移,摇身变成了合法建筑。既然身边确有类似的对这样靠花钱买合法的“榜样”,二沙岛别墅区的那些业主包括更多违建者又怎不会生出同样的侥幸?
当罚款不足以真正惩戒当事者,在低成本罚款与预期巨大收益的强烈激励下,后来者又怎会闻者足戒?其实,似这类激励式处罚并非局限于违建现象,比如屡见不鲜的汽车超载现象,在罚款放行上路的潜规则倒逼下,越来越多的车主将罚款直接打入运输成本,追求销售业绩的生产厂家也照此推出“大吨小标”产品,而一些地方的执罚部门更是“开明”地推出了包月包年的“罚款套餐”。还比如不能满足安全标准的煤矿违规生产,一方面上面三令五申,矿难频发,另一方面矿难事故后,课以罚款便默许的现象总是如影随形。
激励式处罚主要表现在,无论是违规方还是执法方,看似都遵守了政策,实际上,这种遵守是打了严重的折扣,与其说是对违规现象的惩罚,倒不如说是放纵与激励。激励式处罚的根本症结在于,本当严格履职尽责的执法部门人为扭曲政策,为违规现象逃避本应严肃的惩戒而创造条件。当然,执法方并非真就对政策理解有所偏差,而在于要么对执法对象的强大背景无能为力,要么出于对罚款经济的暧昧垂涎。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果法律法规被当成面团任由揉捏,自然无法体现立法初衷,公平也就无从谈起。一个对法律法规缺乏足够敬畏之心的社会,又怎能避免利益集团张牙舞爪,各类潜规则甚嚣尘上?当守法意味着吃亏,法之不法,损害的不止是公共资源,还有政府的公信力,更会断送法治文明的朗朗前程。
回到新华网报道的这85栋违规别墅问题上,这样象征性的罚款,更像是对“先上车,后买票”的房地产乱象,再一次以“铁”的事实大加鼓励。简言之,对央企守法问题当然应严加整肃,同时对本应当好政策“守门员”却视之如橡皮筋的执法部门,更不应仅轻飘飘地几句问责便草草敷衍。(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