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1日专电 “内部特供酒”“茅台专供酒”……随着贵州茅台酒、五粮液等名酒价格不断走高和市场持续供销两旺,市场上假酒销售也屡禁不止,而且其制假、造假手段不断升级换代,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近些年,虽然一些酒类生产企业不断更新防伪技术、强化打假措施,但假酒流向市场还是防不胜防。我国是世界酒类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假酒猖獗对消费者、生产企业和市场声誉的侵害,商务部正着手建设覆盖全国的酒类流通溯源管理体系,将用2年至3年时间,让每瓶酒从生产环节开始,就拥有一张“电子身份证”,最终直达消费者手中。
名酒市场:“李逵”PK“李鬼”激战正酣
被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酒,其每瓶市场售价已突破千元,因其不断抬高的价格,在中国消费市场已日渐逼近“奢侈品”,但由于长期供不应求,高额利益造成假冒的“贵州茅台”严重泛滥,屡禁不止。
据统计,1978年,贵州茅台酒的产量仅为1千吨,2003年增长到1万吨,预计今年产量可达到2.5万吨。尽管10年来4次启用新的防伪技术,但仅2009年,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查扣的假冒贵州茅台酒就达11.8万多瓶。
“在贵州,行业内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占实际生产企业的49%,一半多为无证企业,处于食品生产监管之外。”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龙超亚说,小作坊式生产大量存在,对其监管的难度又比较大,市场上产品质量存在隐患。
酒是我国消费额大、利税比重高、影响民生的重要商品。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酒总产量5189万千升,同比增长6.27%。但假酒泛滥造成高额市场监管成本和庞大的税收漏洞。以贵州茅台集团为例,近3年来,其打假投入已达2.5亿多元。
“市场上假酒泛滥,特别是高档白酒真品难求的现象,让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都深恶痛绝,更令人担忧的是,假冒伪劣的酒类产品会对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重庆市商委一位长期从事酒类管理的负责人说。
虽然“李鬼”们身在暗处,打假难度较大,但身在明处的“李逵”也不甘示弱。2010年5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就牵头组织国内知名白酒企业成立了“中国白酒打假协作网”,第一批成员由五粮液、剑南春、汾酒等企业组成。这些知名白酒企业表示,将整合打假资源,联合维权。
“电子身份证”试图让“李鬼”现形
一张“身份证”,清晰记录一瓶酒从生产、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个环节”,所有的电子信息可以在全国联网的“酒类流通溯源”网上查询。这张“身份证”便是“酒类流通随附单”。
据悉,早在2006年,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实施就建立了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溯源制度。“我们要求全国各地的五粮液经销商,在批发、零售、储运酒类商品时均要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随附单附随于酒类流通的全过程,单随货发,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五粮液集团公司打假办主任曾强说。
2009年,中国酒类知名企业张裕集团在葡萄酒业率先引入电子标签,为每一瓶葡萄酒贴上了号码唯一的“电子身份证”,企业实现全流程动态追踪。2010年,“五粮液”在出厂的部分产品上使用RFID防伪技术,每一枚标签都具有全球唯一码、数字签名、防转移、防复制等特性。
“要转变工作思路,改变‘被动打假’的局面。”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说。我国将用两三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的酒类流通溯源管理体系。企业可自主选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和机打随附单等溯源技术。全国各级商务部门将建立部、省、市、县四级酒类流通溯源管理网络平台,对进入溯源平台的酒类商品进行编码与跟踪追溯,实现从酒类生产、批发、零售、消费全过程溯源管理。
“电子身份证”打假需健全酒业管理体系
“电子身份证”能否解决酒类产品制假售假问题,记者采访的一些业内人士提出,目前我国虽已逐步实施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但仍面临标准不统一、全国未联网、消费者无法查询等根本问题。“电子身份证”只有真正参与全流通环节,形成流畅的“可倒追”机制,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华认为,产品自出厂到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存在生产商、多级批发商以及购买终端等多个流通环节,产品追溯涉及的群体庞大,要形成有效的酒类追溯体系,必须依赖强大的执法力度以及统一的规范标准。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酒类监管,首先要解决立法问题。目前全国还没有酒类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只是在《食品安全法》中将酒类质量安全问题纳入了食品安全范畴。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法律层次较低,强制力度不够,这是造成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混乱、监管力度不够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我国除部分省市有相关地方性法规外,大部分省市缺乏有效的准入制度和经营规范。由此导致的酒类行业管理和发展不平衡,产销企业“小、散、乱、差”特点明显,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假酒企业造假成本太低,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一些业内人士提出,酒类企业在生产环节中,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装备应用水平较高,但在流通管理中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酒类流通溯源管理仍处在手写随附单,通过人工收集和处理信息阶段。由于酒类商品流通流转快,出现单据查找难、信息传递慢、区域联动差,影响了酒类流通行业管理的效率。
专家提出,酒类行业与国际接轨越来越紧密,利用溯源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是国际通行做法和普遍趋势,只有解决酒类管理法规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可追溯性不强、流通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才能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维护酒类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