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湖南新晃县在长沙召开“夜郎古国”策划评审会,宣布将斥资50亿重建夜郎古国。近年来,关于夜郎的所在地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贵州的文化学者称夜郎国首府在黔北。(10月17日钱江晚报)
一个早已消失的国老国家,值得今天的地方政府耗费50亿元重建吗?这恐怕是一个很值得争议的问题。在考量值得与否上,首先要测算其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湖南新晃县有多大的财力支撑,笔者专门查询了一下该县财政局网站的相关信息。网站显示,2009年该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如果该县不存在任何预算性开支,也就是说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新晃县要想完全偿还掉重建夜郎国的50亿元的债务,必须发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愚公移山的精神至少需要偿还50年。
这个数据核算当地政府不可能不懂,政府官员敢于让当地财政和民生“欠帐”,说白了是有赌博的成分。据称,据介绍,该项目规划用地30平方公里,在策划中充分考虑了新晃特有的峡谷地貌和浓郁的宗教氛围,最早明年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完工。项目投资方表示,希望通过项目建设能让更多人分享神秘的夜郎文化,预计建成后每年来当地的游客将达500万人次。500万人的确不是个小数目,问题是预估的数据谁又敢保证落到现实?但仅有投入却没有产出的多的去了,“赌的满盘皆输”的也不是没有。
比如位于郑州市的“官渡之战”古战场旅游区,开业之初游人如鲫,但次年即开始每天门票收入不足30元,门口长满杂草,1680万元投资也基本打了水漂。重建夜郎国以后又会怎样?前景同样未必乐观。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似乎已成为个别地方屡试不爽的发展模式。但充斥着铜臭气息的“文化发掘”和保护也只会让文化变味。就夜郎国之争就已有些年头了,不仅湖南新晃在争,贵州的部分县市也在争,我们抛开夜郎国的争议本身,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当地政府为了证明古代“夜郎国”就在新晃,不是调动学界力量,而是霸王硬上弓,直接将辖区之内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择其显眼处,统统冠以“夜郎”之名。于是一夜间,该县便夜郎洞、夜郎府、夜郎路、夜郎门、夜郎桥、夜郎宾馆,夜郎客栈……一字儿排开,以如此“结论”告诉过住宾朋:这,就是夜郎!
文化争论尚属于学术争论范畴,未必会直接给当地经济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而继前几年的夜郎国所在在的“文化争论”之后,当地政府急不择食地宣称要耗费50亿元重建夜郎国,这几乎标志着一个县要倾全县之财力物力去操作“重建一事”,也几乎是完全将全县人民的社会民生发展福祉“押”到了夜郎国这个“宝”上。真不知道,如果“泡沫”破灭、如果最终投入50亿之后没有达到预计的年旅游人员500万标准。那么债务由谁来承担?(毕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