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年在全国高校推行的冬季长跑活动启动在即。与往年不同的是,学生先要在一个名叫“鹰网”的网站上注册,获得注册码后再到学校内录指纹。学生每次长跑开始和结束时,都需要通过“指纹打卡”的方式进行验证。(据10月27日《成都日报》)
强制注册网站有无安全保障?
推进一项体育活动,督促检查各高校抓实抓细便是,何须劳教育部的大驾亲自操刀?教育部的手是不是伸得过长了?正是这一诡异的反常规,让人心里感到不踏实,甚而引申出诸多疑惑和担忧,比如,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官方网站来操作,却偏偏指定一家连工信部认可的ICP备案号都没有的网站来合作?这样一个涉及全国所有高校的业务项目,对合作方的选择有没有经过竞标程序?其背后是否存在权力随意性或者其他商业猫腻?
再比如,指纹打卡终端设备的免费提供的确可以成为教育部选择鹰网的理由,但常言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鹰网的公益式承办“指纹打卡”,即使可以从点击率方面获得收益,也是微乎其微,网站如此大手笔投入,绝非一个傻瓜决策,难避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嫌疑,谁能保证大学生们的信息将来不会成为对方的圈钱工具?
而且,虽然教育部有关人士称已和指定的网站签好保密协议,不会让学生的个人信息被泄密。但是,保密协议作出了哪些约束性规定?教育部又拿什么来保障对方履约?学生不知情,如何能够放心得下?而且,一旦发生身份泄密现象,大学生如何替自己维权?这些恰恰极可能留下后患,怎能叫人不纠结?
高校和学生们的选择权在哪?
教育部发文推行冬季长跑活动,其目的也许是敦促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倘若如此,其初衷尚可理解。问题在于:长跑活动有必要全国一盘棋、强制推广么?需要指出的是,很多高校一直便有早上或者夜间长跑的传统。非要再来个冬季长跑,是否重复劳动呢?即便要推行冬季长跑活动,恐怕只需发文倡导即可,“指纹打卡”实在是画蛇添足。
长跑指纹打卡可以看做是大学行政化的一个样本。究其实质,是要将长跑这样的“小事”也收归教育部的管辖。问题是:教育部已经管得够多了,连长跑这等“小事”也要管,能管得过来么?要知道,当前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教育体制行政化。而研究则表明,我国大学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恰恰是政府对大学不管或管得少、大学“行政化”色彩较淡的时期——长跑也要管,与教育“去行政化”的方向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