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1月1日消息 9月底以来,调控政策相继出台,各主要城市成交量显著下滑,市场观望气氛凝结。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和银信合作的停止,房企融资成本或将进一步走高,通过销售回笼资金成为最现实的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在前期供应充足以及政策力度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下,楼市走势仍处于微妙变化之中。
房企融资再度收紧
根据中原监测的12个重点城市土地市场数据,上周各地土地市场供求平稳,宅地供应总计216公顷,较前两周略有下降,但相比仍处于放量状态。另外,29幅到期宅地及18幅到期商办地块全部成交,其中宅地溢价率为50%。上海、天津、杭州3城市拉高了总体溢价水平,优质地块依旧以高溢价成交。但总体来看,拍卖过程趋于理性,开发商报价谨慎。
在中央“二次调控”政策指向下,各地陆续出台相关细则,有关部委也不断有相应举措跟进。10月20日央行又一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该举措虽非专门针对房地产业,但限贷及加息效应叠加必将强化楼市调控效应。加上近日证监会宣布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并对已受理的房地产类重组将进一步申请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房企借壳上市渠道严重受阻,融资环境再度收紧。
楼市成交低位徘徊
据了解,上周各地住宅市场表现各异,但自9月以来的成交量持续上升势头已受到遏制。鉴于前期供应充足以及政策力度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目前各地市场表现普遍优于4月新“国十条”出台后状况,部分城市甚至逆市上升。
监测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京、沪、穗3城市环比降幅2~4成。其中广州受前一周众多项目赶在细则出台前集中签约的影响,周成交量激增至60万平方米以上;深圳成交环比增加3成,相比在最严厉的“限购令”出台迫使深圳成交锐减并持续低迷约10天后,上周则略见起色。二线城市中,国庆节后成渝2城市成交持续上升,上周环比又增加2成;津、杭2城市成交量环比基本持平;二线城市中降幅最大当属武汉,环比降幅近4成。
从整个9月住宅市场情况看,至今各地成交量已较9月末有所下降。同9月最后一周相比,京、深、杭3城市降幅达5~6成;沪、汉2城市下降3成。但同4月新“国十条”出台后市场骤降至冰点相比,目前表现仍较之为好。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渊表示,各地住宅市场短期供应的充足支撑了近期新房成交量。但受多重新政重拳的打击下,预计未来市场走势较难乐观。
“差钱”房企“落袋为安”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昨天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从4月份至今,近半年来陆续出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新政,沪深港三地的上市房企纷纷采取不同策略予以应对新的挑战,呈现出不同特征。从总体上来看,新政下上市房企的业绩表现依然强劲,但资金压力明显增大。企业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两种策略:
一是市场前景不明朗,企业加紧出货“落袋为安”。在前三季度业绩完成不理想的企业,出于全年业绩的考虑,可能会在四季度率先降价促销。以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营,降低未来风险。此外,希望在调控期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可能也会在四季度采取降价措施,以期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扩充企业规模。
二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对于部分前三季度完成业绩较好的企业,可能会采取观望的态度,从供应到价格都采取按兵不动的策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