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政府近日宣布,当地原有的29家股份制卫生院中28家全部由政府财政收回,总共斥资3亿元。2002年至2003年,余杭对原有独立核算的镇乡(街道)卫生院进行股份制改革,通过竞拍,29位个人及其股东以7500万元的总价,买走了原来由政府和集体开办的全部29所卫生院。(据新华社10月24日电)
“卖光式”医改不应百姓买单
以7500万出售,几年之后,以3亿元购回,这笔买卖,显然是亏大了。当然,这亏空的钱不是决策者个人掏腰包,而是由纳税人买单。卖有卖的理由,当年之所以出售,是因为亏损。至少70%的卫生院面临亏损,大多数亏损额度在30%以上;买有买的说辞,巨资回购,政府不仅想买回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也想买回全民的健康。
本来就是公立医院,本来就不应该一卖了之。当私利占据公立医院之后,公益性就荡然无存了。赚钱也就成股东的必然追求目标,于是乎,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再发展能力偏弱、药品贵、门诊均次费用高等问题层出不穷,最受苦的就是老百姓了。改革,似乎都要交学费,这2亿2千500万,也算是交了学费。但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怎能如此轻易地“一卖了之”?当初是谁做的决定?有没有经过民意程序?现在以3亿价格购回,为何依然没有民意?
改革不是穷折腾,更不是败家子行为。真如网友所说的,再过两年会5个亿卖出,之后又10个亿买回。折腾来折腾去,苦的是老百姓,累的是纳税人的钱,养肥的又是谁?仅仅是购买者吗?这显然又要打上一个大问号。谁来为2亿2千500万负责?没有问责,岂不是让一些人窃笑?
余杭歧路知返,医改当学神木
医改,存在着很多地方版本,其中“神木模式”与“余杭模式”极具代表性。前者是惠及于民,后者可能是利及“少数人”;前者是“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后者是“股份是高回报的投资”;前者是财政增长后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所谓“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后者是财政的钱来回“折腾”,不是“包容性增长”。
全国性医改已拉开帷幕。需要从地方的医改实践中获取经验与教训。神木不是“神话”,神木医改,可以成为全国医改推进的“试金石”,为全面落实医改政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就曾表示:广东完全能复制神木医改模式,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医改可参照香港的方向。“余杭模式”纯粹的“买卖”关系,并存在着“贱卖贵买”的风险,很有必要从中汲取教训。让“神木”为医改扬帆,切忌驶入“余杭”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