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唐先生想献出200ml血,却因献血量少被拒绝;记者暗访时也同样因没有200ml的血袋被拒绝。此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民纷纷表示,血站不能因为自己设备没带够而怠慢献爱心的市民。昨天,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对此进行了公开回应(2010年11月1日《扬子晚报》)。
又是一起本不该发生的事。虽然南京市红十字会知液中心做了公开回应,虽然孟钵主任称,“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每个采血点(包括采血车和采血屋)都配有200ml、300ml和400ml采血袋,下阶段他们就此事还将对各采血点进行详细调查”,这都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唐先生想献出200ml血被拒”的事实,而且这些后话公众早都听够够的了。
献血不是一般的行为,它直接关系到无数急重病人的生命救助,对献血者来说,献的不光是血而是爱心。相应地,对于红十字血液中心及其工作人员来说,理应以优质周到的服务,来做好接受献血各个环节的工作,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就是把献血者当成真正的上帝,以敬仰之心热情待之,让献血者舒心地奉献爱心。倘若有了这样的工作基本出发点,估计就可以避免上述不该发生“献200ml血被拒”令人愤怒的事。
“献200ml血被拒”,看似是个别工作人员服务的事,但其深层原因不容忽视。坦率地说,无偿献血本来只是举手之劳的爱心体现,但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谈论爱心又显得如此的奢侈。笔者注意到,卫生部长也说了:“献血有限但爱心可以是无限的。”无偿献血需要这种宣传,需要增强这样的认识,但仅仅靠这样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制度和管理上进行让献血者能够切身感受到的改进。道理非常简单,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出现“血荒”,只是一个表象,比“血荒”更严重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公众对无偿献血制度及管理机制的信任产生的人心之“荒”,只有这个问题理顺和解决了,才会让公众树立自愿参与无偿献血的信心。
对老百姓来说,真正让献血制度透明,切实降低输血费用和医药费用比什么都重要!制度透明体现在哪?依我看,至少应该回答这些基本问题:一是成本问题。患者使用是有偿的,当然血站是有成本的,但成本是多少?老百姓不知道。但看看血站盖的大楼,老百姓心里就生出疑惑,甚至愤恨。政府既然要求百姓无偿,又保证了血站人员的工资,为什么不能对采血袋等成本买单呢?二是服务问题。除了杜绝“献200ml血被拒”之外,还有许多服务上的现象值得血站思考。比如,有时献血者高高兴兴去献血,工作人员告诉你“我们己经完成指标了,请你下次再来吧!”这是什么话啊?难道献血者必须随工作人员的愿啊?!一系列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留心感受,及时把不该发生的事化解在萌芽之中。
要化解“血荒”,必须并建立起一个真正透明的机制,消除公众对无偿献血的信任危机,这样才能留住爱心,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