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市与宿州的泗县试图完成一个“创举”,两地向省国土厅申请,欲将贫困县泗县的4000亩建设用地指标,以4亿元的价格“卖”给高速城市化的马鞍山。据说,安徽省政府已出台允许“用地指标”流转的文件。有学者担心若指标能置换会诱发强拆。(《新京报》11月4日)
这样的做法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畛域,把自己治下农民宅基地腾退出来的用地指标预支给别的地方,确实气魄很大。只是,还算不上什么“创举”,真正的创举,大概还应该归结到“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制度设计上。泗县与马鞍山的“私相授受”,不过是“挂钩”制度的延伸罢了。同样的“创举”,还可以延展到用地指标跨省流转、跨国流转什么的。
跨市流转一旦可行,首先笑了的应该是患有土地饥渴症的买方。马鞍山因其临近南京的区位优势,正在高速推进城市化,每年用地指标缺口7000亩。按照当地规划,未来10年,马鞍山城区将再扩展10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将征用15万亩农村集体土地。然而,安徽省一年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过区区15万亩。因此,如果能够从外边勾兑来用地指标,当然是马鞍山的最大利益所在。
欢欣鼓舞的同样还有卖方泗县政府。4亿元的地钱对于一个贫困县而言,确实可以暂时缓解其发展所造成的资金饥渴。这样的买卖成本很低,几乎不用投入什么成本,而收益却很高。政府只要一声政令,农民就得把宅基地腾退出来,别无二话。4亿元只是4000亩土地指标的价格,据说,泗县将整理出10万亩的用地指标,总标的是100个亿。
如果用地指标可以跨市流转,可能最直接感受到压力的就是卖方的农民。他们将会在政府强力的推动下,放弃宅基地,进城、上楼。而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不出现诸如强拆、少补、安置不到位等侵犯民众权益的违法情形?尤其是,在一个被视为全县中心工作的宏大语境下,农民的不同声音往往被刻意遮蔽,其利益受损也就在所难免。
进一步讲,如果用地指标跨市这一明显有悖国土部规定的“地方粮票”畅行无阻,则原本在一个市内轰轰烈烈的进城行动,就可以因为外在需求的扩张而愈演愈烈,最终将地方的未来发展空间透支殆尽。土地敛财的强烈冲动,会把一个个原本就逐利的区县政府,彻底推向土地公司的万劫不复境地。从农民那里拿来土地,一转手就倒卖给别的城市。这样的营生,从路径依赖的角度看,当然经济得很。
地方政府固然要解决城市发展的大问题,但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民生。罔顾民生,一味贪大图快,甚至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来换取所谓的发展,以透支地方未来发展空间来奠定官员的进身之阶,这样的发展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