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费、补课费、教辅材料费、体检费、试卷费、班会费……中小学校五花八门的收费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今年召开的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透露,2009年,全国共清理废止教育收费项目累计1018项。
对教育乱收费问题,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多年来屡屡发文禁止,据说已有几百次。就在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还共同发出通知,严禁中小学以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名义乱收费。然而,教育乱收费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例如,9月刚开学,山西运城市教育局就下发文件,要求各中小学校配合保险公司为学生办理“学平险”。此行为明显违反两部门“以代收费名义乱收费”的通知精神。
今天本版刊登的几封读者来信反映的择校费、借读费、教辅材料费、补课费、水费等问题,大多是治理教育乱收费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热”是因为这些问题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群众反映强烈;“难”是因为各地近年来下了很大力气治理,却收效甚微,群众依然反映强烈。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有七成家长觉得难以承受,而乱收费更令学生家长苦不堪言。
为什么教育乱收费难以根治,以致成为社会顽疾?一是政府部门对教育投入不足,使学校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更难于发展。二是教育资源失衡,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学校“价码”不断提升,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到“一杯羹”,家长不得不花大把的钱。三是利益驱使。一些学校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乱收费,用于教职员工福利等。四是监管不严,查处乏力。对于一些学校顶风违纪乱收费的行为,其主管部门总是以学校困难为由袒护,督查也是走过场,致使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此外,一些学校为逃避检查,在收取择校费、借读费时,让学生家长承诺交的是“捐资助学费”;收取的教辅材料费、补课费、保险费等费用,也都说是学生家长自愿交的。这种“被自愿”的乱收费行为,让学生家长颇为反感,不堪重负,也使教育乱收费的隐蔽性、危害性增加,治理难度增大。
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必须标本兼治,且重在治本。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此同时,要完善收费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
对于困扰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教育乱收费问题,最近教育部又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10条意见,明确表示,力争在3至5年内,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希望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下,教育乱收费问题能够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