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1月10日消息 10月底,新华社记者到海南各地采访,对海南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客观详实地报道了海南暴雨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的情况,本报今天全文转发由新华社记者王运才、夏冠男采写的这篇报道——
海南省近期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暴雨,多地农田被淹,群众财产蒙受重大损失。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当地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工作有序进行,文昌、琼海等重灾区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受灾群众情绪稳定,无重大疫情发生。
文昌市和琼海市是此次海南持续暴雨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两地平均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受灾人口共48.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7.6万亩,经济损失严重。记者近日在文昌市文城镇看到,洪水退后,镇区大部分街道已清扫整洁,供水供电基本恢复,交通井然有序。文南街商业区部分房子的墙体上仍能看到水淹痕迹,沿街多数商铺正进行房屋整修,不少商户在甩卖商品。受万泉河水冲淹的琼海市大部分街道也已恢复正常,园林部门正在对道路两旁被水浸泡过的花木进行修剪移栽。
作为海南省冬季瓜菜主产地,文昌和琼海两地的冬种瓜菜受灾严重。文昌瓜菜种植的田块多为低洼地带,绝收面积达90%以上;琼海市种植的7.1万亩瓜菜、常年蔬菜全部受淹。为保障全国冬季“菜篮子”供应,确保完成260万亩冬种瓜菜种植任务,海南省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排灌机械对受灾和积水严重的低洼生产基地进行抽水排涝,为抢种补种赢得时间。
记者在琼海市博鳌镇七星岭村一处育苗点看到,当地政府提供的2000亩瓜菜种苗已全部到位,农户在田里抓紧耕作。据当地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在11月中旬前完成今年冬种瓜菜种植计划。
文昌市政府所在地文城镇的中心区域地势低洼,强降雨以来,沿街大量商铺和房屋被淹没。文昌市副市长郝书文告诉记者,全市将投入23.78亿元用于恢复生产生活,其中生产自救和基础设施重建投入达23.64亿元。对在灾害中蒙受严重财产损失的工商业主,市政府将按每间大商铺5000元、小商铺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有贷款需要的商户,政府还将提供贴息贷款。
受文昌赤纸水库决口影响,文昌市会文镇伟昌村3个自然村的民房全部被冲毁。记者在伟昌村一处民房废墟处看到,此处4户人家的房屋被洪水冲垮,断壁残垣散落一地,周围树木、农作物全部倒伏,大量淤泥堆积在稻田中。据会文镇镇长李兴韧介绍,伟昌村共有27户109人,大部分农户的房屋倒塌,镇政府决定将整个村庄迁移至高处重建,目前已调用大型机械开始平整土地,争取在春节前让所有无房户住进新房。据记者了解,琼海市对住房需重建的家庭,每户补助1.2万元,严重损坏需维修的家庭每户补助5000元。
文昌市还采取龙头企业集中育苗和农户分散育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灾后恢复生产。文昌市农技中心主任张其才说,当地两家企业以不高于成本价提供了1万亩瓜菜种苗,政府对受灾蔬菜种植户提供每亩80元的种子补贴,需要蔬菜种植贷款的农户,按照每亩2000元、每户不超过2万元的额度给予1年的100%贴息贷款。
琼海市博鳌镇种菜大户何书旺告诉记者,他承包的80亩地全部受灾,是政府集中育苗补贴资金和种植贷款让他吃了定心丸。“有了这笔钱,今年冬季的瓜菜种植就有了保障,可以过个好年了。”
一些干部和群众反映,暴雨洪涝灾害凸显海南部分地区防洪能力弱、抗灾能力差。郝书文说,文昌城区出现严重内涝不仅有自然原因,城市排涝系统脆弱、规划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灾情。持续暴雨让整个老城区被洪水整整整浸泡了3天。文昌河主要河段文北河沿岸设施抵御洪水能力达不到10年一遇标准,在洪涝灾害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同时,城镇建在低洼处致使城市内涝,由于建设规划不合理,建筑过于密集,阻挡了排水通道,加重了内涝损失。他建议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转移一批重要的公共设施,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海南省农业厅种植管理处处长陈文河说,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在这次灾害中暴露出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能力差等问题,亟待转变生产方式。此外,部分市县由于缺乏防洪抗汛用的冲锋舟、挖掘机,导致重要农业物资无法转移,造成损失。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洪抗汛物资储备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增强基层组织的管理意识,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相关链接
海南暴雨灾情统计:损失114.5亿 4人因灾死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