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1月19日消息 海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9月开展,目前已圆满完成实地文物调查工作。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省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573处,其中新发现3425处,约占总量的75%。同时,在环海南岛沿海、西沙、南沙和中沙水下文物普查中,共调查、登记水下文物遗存82处,并利用了RS、GIS等地理空间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三普工作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下海:水下考古成就海南文物特色
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点项目之一南中国海水下考古项目,共抽调北京、海南、福建、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二十余名专业水下考古队员,组成西沙群岛水下考古队,实现了西沙群岛海域和本岛沿海海域的全面覆盖,20多年来首次发现元代青花瓷,获得3000多件各类水下文物标本。
此次南海水下考古主要围绕永乐群岛的华光礁、北礁、盘石屿、永乐环礁进行,还调查了宣德群岛的七连屿、浪花礁,共调查登录水下文化遗存42处,其中复查10处,新发现32处。在这42处水下文化遗存中,沉船遗址14处,遗物点27处,线索地点1处。特点鲜明,不仅古代航海遗存年代跨度较大、水下文物标本采集丰富,而且首次在南海海域确认元代青花瓷器,并对全部遗存进行了精确测量和记录。
其中,北宋晚期至清代晚期均有发现,以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元代、明代中期、明代晚期、清代中晚期几个阶段的遗存尤为集中;采集的标本主要有瓷器、碇石、建筑构件、铜钱等各类遗物,石质建筑构件带有极其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特征,有可能显示出中国古代侨民向海外输出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以及伦理价值观等大量历史信息。
另外,在西沙群岛海域发现了碗、杯、瓶、罐等元代青花瓷器,青花纹样丰富,线条简约流畅,这是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南海海域首次确认元代青花瓷器的发现;并对全部遗存进行了精确测量和记录,已初步完成对海南岛沿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所发现的水下文化遗存的有效登录,迄今已发现南海古代文化遗存和水下文化遗存83处。
上天:海南航空考古走在全国前列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海南省文物局利用海南省文物古迹浏览和古城遗址三维仿真系统,对海南全岛的文物古迹进行普查和空间定位。该系统的开发完成,标志着海南省在空间技术和遥感考古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航空遥感考古技术全区域的覆盖。
该系统分为海南古城遗址三维仿真系统和海南文物古迹浏览系统两大部分,是服务器一次安装,可以在互联网或局域网内提供多用户服务,方便公众和专业人员对文物点信息的浏览、观测和查询;数据库容量大,有扩展能力,实现了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地面上难发现的文物古迹和考古遗存的浏览、观测等问题,从空间信息方面准确识别遗存分布范围及现状。
同时,还能通过不同时期的航空照片和遥感照片,准确反映文物遗存的历史变迁、环境变化等问题,可为城市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及遗址远程监测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数据;通过系统的扩展、增容,可以提供不可移动文物(包括三普数据)图片、地理信息、文档等基础数据,实现更好的检索和浏览功能。
据了解,2010年3月10日,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省级验收工作全面展开,截止至2010年4月29日,省三普办组织专家验收组完成了全省18个市县的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省级验收工作,合格率达100%。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