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路下班时间左空右堵。(记者 李汉仁 实习生 朱佳莹 摄)
海口网12月5日消息 (记者 杨杰)家住滨海大道紫荆花园的洪先生几乎每天都被一件烦心事困扰,那就是每天上下班时路经滨海大道万绿园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堵车现象太严重了,提前1个小时左右出门都可能上班迟到,但是对面的车道却几乎不存在任何拥堵现象。”洪先生无奈地表示。
记者了解到,我市多条主干道,普遍存在洪先生所遇到的这种情况,即所谓的交通“潮汐”现象: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则是出城方向的流量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下班高峰时经常一边堵一边松,车流就像潮水的涨落一样。
记者体验
滨海大道:一边堵得慌一边空荡荡,市民戏称似“赶潮”
记者了解到,滨海大道的交通拥堵大都集中在早上7时30分—9时,下午5时30分—7时30分。家住世贸附近的市民周先生为此调侃道:“家住滨海大道,上下班‘死路一条’”。
4日上午,记者特意随周先生体验了一下“潮汐式”交通。记者乘坐的车辆由会展中心开向海关大楼,短短1公里多的路程可谓举步维艰,尽管期间只有1个红灯,但走完全程却用了17分钟,平均时速不超过7公里。接着调头到对面车道走同样的路程,却仅仅用了8分钟。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尽管该路段是我市交通“潮汐”现象的典型代表,但是由西向东的车道却明显比对面车道拥挤,特别是在玉沙路口处。有市民对记者开玩笑说:现在开车上下班是得“赶潮”。
记者同时注意到,如此拥挤的路段没有交警值勤疏导,而此时不过上午10点。万绿园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都会有交警值勤的,今天不清楚为什么没人管理,“可能是休假了吧”。而无人值守带来的影响就是,平时本不太堵的万绿园门口,不少车辆此时都停靠在路边等园内车位,造成了后方车流运行缓慢。
海秀路下班时间左堵右空。(记者 李汉仁 实习生 朱佳莹 摄)
市民献策:开辟“潮汐车道”,高峰时段将原固定车道改为可变车道
采访过程中,很多热心市民针对“潮汐”现象积极献计献策,齐先生认为,开辟“潮汐车道”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高峰时段将原固定车道改为可变车道,车辆允许反向借道,并在正反车道间预留1—2股车道,早高峰预留车道为由西向东,晚高峰改为由东向西。通过变更车道,增加车流量多的方向的车道数,从而提高车辆通行率,缓解交通拥堵。
“错时上下班”制
还有不少市民提到了“错时上下班”制,黄小姐告诉记者:实行错峰上下班其实是简单有效的措施,一部分企事业单位适当把上下班时间提前或延迟30分钟,路面上的车辆至少可以减少3成以上。此外,交警人员的现场指挥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旦发生交通意外,或者信号灯出现故障,“交通可就混乱得不可收拾了”。
记者体验
龙昆南路:车轮如同“粘胶水”,车速堪比蜗牛爬
“蜗行”、“粘胶水”是我市另一条交通主干线———龙昆南路留给广大市民的深刻印象。“早上9点前,下午5点后驾车行驶在这条路上总会有蜗行的感觉。”很多市民如此向记者描述到。家住现代花园的许小姐深受其苦:“车轮就好像被胶水粘在地上一样,半天都无法移动,索性就在车上备着书籍、PSP游戏机等来打发时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南大桥路段是龙昆南路上最为拥堵的梗塞点。由于地处十字路口,四面八方往来车辆众多,再加上国兴大道方面车流的汇入,上午11点不到,至少有200多辆车停靠等待信号灯指示。
一位值勤交警告诉记者:最大的原因在于龙昆南路兼有主干线、次干道、支路等功能,车流量过于巨大。如在晚高峰段(17:00--19:00)单向交通流量多达4800多辆次/小时,特别是傍晚6点左右,最高流量达5600多辆次/小时,“再宽的道路也难以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承受如此巨大的车流量”。再加上行人乱穿马路、电动车骑上机动车道、车辆随意调头和停靠、交通信号灯设置过多等原因,“想不堵都很难”。
市民献策:
取消人行信号灯建地下通道
很多市民接受采访时认为,整条龙昆南路上有10多个红绿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车辆运行速度,可以取消人行信号灯并建设天桥或地下通道方便行人过街。此外,针对行人横穿马路现象,可以在中间绿化带设置护拦等隔离设施,减少交通事故,保障车辆安全畅通。
此外,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占道行驶、乱停乱放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同时,进一步完善南大桥各方向匝道的建设,实现龙昆南路与南大桥、国兴大道、海秀路等各方向间的互通,通过施工与海府路实现贯通,从而有效缓解龙昆南路交通压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