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定的车补
根据杭州市公车改革相关规定,杭州市某局局长李国强(化名)可以领取2600元的车补,于是,在推行公车改革一个月后,李局长买了一辆20多万的帕萨特,原来有专职司机的他,现在每天自己开车上下班。
“我买一辆车,这辆车二十万出头,现在一个月2600元的车补费用,我的车的折旧等相关费用就给补得差不多了。”李局长说。
尽管杭州的车补被全部打入“市民卡”中,但它跟现金实质上区别不大,不仅可以在出租车上刷卡消费,车辆保险以及维修也可以使用该卡。
与局级干部2600元车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低一级普通科员的车补只有300元,这个群体占据着车改人员的多数。
刘艳(化名)是该市某工业部门的一名普通职员,一个月300元的车补对她来说有些偏低。
“我们部门经常要到企业考察,有时还要跑到相对较远的县区去,要跑的地方比较多,用车量相对比较大,如果按照去年我跑的几个地方,即使坐大巴,几个地方跑一次,算下来一个月也要在1000元左右。”
300元,显然满足不了她日常工作的需要。
针对按行政级别划分补贴数额的方法,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指出,这种办法并没有与工作量挂钩,工作量大的不够用,工作量小的有多余。交通补贴额度内节省归自己,导致有的人员公务出行能省则省。这样就产生了不作为现象,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沈荣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进一步表示:“从原则上说,车补标准不宜单纯地按照职务等级来划分,避免车补演变为 ‘集体加薪’;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工资和物价水平、不同工作岗位用车需求和实际工作量来确定车补标准,最好是按公务活动的实际支出实报实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