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从呱呱坠地、被迫认亲到熬成婆婆的曲折故事,或者可以提醒中国开始从政策层面以及制度层面郑重关注民间慈善力量的合法生存与发展。毕竟,民间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
在中国,还处于学步状态的慈善事业,是国人的一根敏感神经。近来,壹基金的新闻,又一次拨动了这根神经,不过这一次不是带着悲酸,而是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欣悦。
壹基金近些年的慈善之路,曾借着李连杰的名气愈行愈远。不久前,人们才知道了壹基金表面风光而内里艰难,几乎要有中断之危。而今,央视评论用“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来形容壹基金的咸鱼翻生——获得了公募基金“身份证”,不但有资格向公众公开募捐,更拥有独立账户。
这是有改革开放梦工场之谓的深圳,探向慈善领域的一只变革气球,让一个原本是政府色彩的慈善机构占主导地位的公募基金,终于开始在一个非省市区级的地方,向民间慈善机构敞开大门。壹基金这条“鲇鱼”,能给稚嫩却又复杂、时不时会让公众顾虑重重的中国慈善事业带来什么?
有人说,壹基金熬出头了,甚至将之评价为2010年公民社会发展的最大亮色——普通人一元一元地参与,才是公募的要义。虽然这与央视赈灾舞台上企业家动辄成百上千万的捐赠从数量上无法相提并论,但这一类企业的捐赠,因为过度高调,颇有“广告秀”及“被捐赠”之嫌。平头百姓针头线脑的捐赠,相对来说,则更平实更广泛也就更可持续。由政府出头给后者发放身份证,鼓励民间慈善行为,对中国慈善文化是一种正面的促成,令人欣慰。
除了文化和道义上的意义,壹基金的变身,还能从机制上搅动公募基金的一潭静水。中国现有的公募基金会,有的仿佛成了政府外派的筹款机构。据调查,汶川地震募得的760亿救灾款,有大半进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官办的基金会与政府方面携手办事,似乎顺理成章。结果,不少善款的去向,便由政府全权调拨,甚至替代了原本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我们期待,壹基金这条鲇鱼的民间身份,能够激活公募基金的公益力量,廓清慈善行为与政府责任的界线,通过自己与官方色彩公募基金有所区别的运行模式,让爱心落地,让善款用到最该用的地方。
但是,也要谨防对壹基金熬成婆的叫好声过于强烈,仿佛唯有戴上“公募”的帽子才有前途。那么,本已步履维艰的非公募基金的生存空间,又将被无形中大大压缩。
在美国,非公募基金才是慈善基金的主体。而在中国,非公募基金一直受多方掣肘。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就一直无法获得独立名分,只能长期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名下。因为,基金会登记注册非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才有资格在民政部门登记。这些主管单位又基本是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的组织,于是,非公募基金只能被迫当儿子或孙子,才能取得合法身份。这不仅妨害了非公募基金的民间化立场,也抬高了其准入门坎,限制了相关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
壹基金从呱呱坠地、被迫认亲到熬成婆婆的曲折故事,或者可以提醒中国开始从政策层面以及制度层面郑重关注民间慈善力量的合法生存与发展。
毕竟,民间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期待更多的慈善机构,不必认亲、不必煎熬,就可以堂皇地、顺理成章地成为慈眉善目的“婆婆”。
相关链接
李连杰:壹基金计划肯定有一天会停李连杰称壹基金或将中断 回应“虚伪”慈善质疑
李连杰首度透露壹基金或将中断
壹基金陷尴尬境地 李连杰:做公益比当明星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