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干部喜欢说官话,写官样文章,要么没“料”,要么没“胆”,要么没“法”。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访谈视频传出之后,引来众多网民的关注,视之为“另类官员”。甚至于,只要干部讲话少了点官腔套话,表示了少许个性,就一律被视为“另类”。这样的另类标签,暗含着一个命题,就是凡是干部,在公共场合讲话办事,就只能“公事公办”,不打官腔,不说经常开会的人耳朵听出老茧的套话,官话,就不“正常”。也就是说,说官话是正常的,而不说官话,展示个性,反倒是不正常的,属于“另类”。这就值得反思。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干部变成这样了呢?不仅产生了一批无论什么时候,都一本正经,官腔官调的公务员,甚至回到家里,也不打官腔不张嘴。就是那些平时谈笑风生、风趣幽默的人,一旦进入官方场合,就像自动按了某个机关,立刻变成了刻板的机器人,变得平时相识的人完全不认识的人。
其实,除了少数特别严肃的场合,众多领导人的讲话记录稿、讲话录音,无论说大事小事,也无论大会小会,都挺活泼生动。多少次整顿作风,整顿会风文风,都是重要内容。不管整顿的目的为何,但形式上,都要求说话作文活泼起来。
有的干部为什么喜欢说官话,写官样文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没“料”。对问题不了解,工作不扎实,心里没底,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好躲到官话套话里混日子。二是没“胆”。此处所谓“胆”,还不只是胆量,更是责任和担当。有些干部说话办事,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权衡利弊,生怕对自己的前途、利益有一丝一毫潜在的风险,计较多了,就会对迫切的现实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愿说话,不敢任事,只想打官腔糊弄过去。三是没“法”。一些人还不懂得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应创新和解放表达,改善交流方式,实现有效沟通和传播,还是习惯命令、指示、训导等老一套。
老百姓对“另类”表达的赞许,是一种需求,也是一份期待。如果说话给力的干部,不再被视为“另类”,或者这样的“另类”,越来越成为常态,那么干部作风也就会端正得多。
相关链接
县委书记自嘲“三陪”是官话实说某些官员“无耻官话”令人叹为观止
“凶猛官话”为何能“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