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凉山托起中国航天梦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1-19 09:46

  资料图片: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秦宪安 摄。

  资料图片:创业初期,修建通往发射场的公路。

  2010年12月18日凌晨4时20分,随着我国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40年来,已成功将61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功勋,在浩瀚太空铸起一座中国航天人拼搏进取的丰碑。

  40年来,一代代西昌航天人发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精神,实现了发射中心建设发展的重大跨越,谱写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首次发射试验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实用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国际商业卫星、首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

  大凉山托起中国航天梦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70年12月29日创建,是与酒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并列的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承担着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卫星等航天任务。

  40年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所在地还是川西南大凉山峡谷中的一片荒地。随着国家一声令下,第一批开拓者们从我国大西北茫茫戈壁出发,风尘仆仆来到这里,在荆棘丛生、乱石密布的深山沟里摆开了征服太空的新战场。

  从图纸变成现实,这一干就是近10年。1980年,当一座技术先进、设施齐全的航天城在荒山野岭中悄然耸立时,“凉山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聂荣臻元帅发来贺信说:“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从一张白纸,到能发射同步卫星,这是了不起的飞跃。”

  从此,这里成为创造中国航天奇迹的地方,一次次将辉煌写入中国航天发展史:

  资料图片:长征三号丙火箭。

  1986年2月1日,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人从此告别了只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

  1990年4月7日,我国首颗国际商业卫星“亚洲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2000年到2003年,3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先后发射,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个被西方航天界誉为“东方休斯敦”的中国航天发射场,更焕发出勃勃生机,由信息化建设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升空,两次完美演绎“零窗口”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这样一个记录:从1997年至今,实现了40次卫星发射的连战连捷,发射成功率居世界前列。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和党委书记孙保卫介绍说,40年来,始终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为奋斗目标,大力弘扬西昌航天精神,发射中心跃居世界十大航天发射场之列。

  走向世界的铿锵脚步

  40年来,西昌航天人瞄准太空之路,紧盯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勇于创新,不断超越,前进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1984年11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

  西昌航天人身上的压力倍增。他们开始了二次创业,自找差距,全方位提升中心试验能力。

  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接到来自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第一张“外单”: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中国将用自己的火箭发射外国卫星,当时这是一条轰动世界的新闻。

  为了迎接“亚洲一号”,仅用14个月,西昌航天人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修建了亚洲当时最先进的卫星测试厂房。对方提出“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超过十万级”的要求,工作人员在没有先进清洁设备的情况下,用绸布沾上酒精,将3000多平方米的大厅地板和墙壁反复擦洗了几十次,洁净度达到了一万级的“世界之最”。

  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使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成功发射。外电评论说:“中国这次成功发射的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中国航天在西昌迈出了登上国际航天舞台的第一步。

  1988年,签订“澳星”发射合同时,按照美国公司要求,中国必须在16个月内建成一座现代化发射工位,并进行一次大推力火箭飞行试验。而当时,建造同等规模的发射工位,美国要用19个月,法国要用29个月。最后,中国只用了14个月。

  从第一次发射国际商业卫星至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组织了22次对外发射任务,成功将近20颗外星送入太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揽外星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现代化发射场。

  2007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并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建设、管理、使用。2009年9月14日,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工程施工全面展开。

  西昌航天人凭借这种追求一流、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中国航天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工作人员将长征三号丙火箭固定在发射塔内(杜财 摄)

  融入安宁河的汩汩热血

  西昌航天人向世人展示的是火箭腾飞的壮美、建功航天的辉煌,他们的背后却是鲜为人知的奉献和牺牲。

  发射场建在大凉山的深山老沟里,距西昌市60多公里,西昌航天人把外出叫“进城”,回来叫“进沟”。来过的人说,能待在沟里就是奉献。

  奉献是为了事业不求回报的付出,牺牲是关键时刻愿意将生命交给事业。被誉为“活烈士”的谢兆胜和他的同事用行动进行了诠释。1992年6月16日,某任务在加注燃烧剂时设备出现故障,为排除隐患,发测站操作手王京辉、陶勇春主动请缨下罐排障。然而由于罐内氮气浓度太高,两人先后窒息昏倒。随后,下罐救人的谢兆胜也昏倒在罐内。

  王京辉、陶勇春不幸牺牲,谢兆胜在昏迷七天七夜后,被奇迹般地抢救过来。康复后,他又回到这个危险的岗位一干就是18年。

  2010年7月,30岁的博士生陈慧星被分配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从小长在浙江的他,一进沟,越往里走心越凉。但当他目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鑫诺六号”卫星壮丽升空后,震动了。在那一刻,他坚定了在这里工作的信心。他说,在这山沟中坚守岗位的航天人真是了不起!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就是要有这么一种精神!

  一如安宁河水对大凉山的眷恋,西昌航天人与祖国航天事业血肉相连。他们坚守在偏僻的山沟,四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继续书写着中国航天的精彩和辉煌。(余建斌唐振宇 张晓霞)

  资料图片: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至此,今年我国共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全部获得成功。新华社发(王玉磊摄)

  40年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61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首次发射试验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实用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国际商业卫星、首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

  “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这就是西昌航天人40年积累沉淀的西昌航天精神。

  资料图片:嫦娥一号卫星进行最后一次综合演练,发射测控一切工作正常。 秦宪安 摄

  资料图片:西昌卫星发射场。 秦宪安摄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胡世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