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月22日消息春节即将来临,人民群众外出购物活动增多,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欲趁着这个机会“大捞一把”。据了解,每年年底都是诈骗案件的高发期,各种各样的骗子使出各种层出不穷的骗术频频对市民进行诈骗。
近日,海口警方结合去年以来发生的各种诈骗犯罪案件,向市民公布了20种诈骗案例,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骗。
第一大类:通过手机诈骗
“电话欠费”诈骗
案例:一些事主有时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您好!我是×××通讯公司工作人员,您在××市开户的固定电话……欠费2500元,请您到网点交费。”
警方分析,不法分子一般使用高科技手段或者网络电话,当事主表示并没有在该市开设固定电话,对方则称有可能被他人盗用身份或银行账户。当事主进一步确认的话,不法分子就帮事主转接到“公安局”,不法分子再冒充公安局的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入对方提供的“保护”账户后,从而骗走钱财。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虚拟电话拨打事主电话,事主接到此类电话时,应冷静分析,切勿轻信。任何政府部门或机构都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接管私人的钱财。
假冒亲友诈骗
案例:事主接到陌生来电,对方亲切地寒暄:“×××(直呼事主姓名)最近怎样啊?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啦……这是我的新号码,有时间多联系,再见!”不法分子装作和事主很熟悉的样子。当事主把该陌生电话存入手机通讯录后,过几天对方会再次打电话过来,以自己被抓、突发疾病、在车站钱包被盗等急需用钱为由向事主借钱。而事主误以为对方是亲戚朋友,从而被骗钱财。
警方支招:市民接到要求汇钱的电话后,首先不要慌张,其次是想方设法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取得联系,在汇钱之前必须弄清楚情况。
以“中奖”为饵诈骗
案例:事主手机接到陌生短信,内容为“恭喜!你的手机号码已被非常《6+1》栏目组主持:李咏‘砸’中笔记本电脑一部,请即刻登录×××网站,验证码:××××”。
警方分析,当事主信以为真时,随即按短信内容在网上登录一看“手机号码已中奖58000元人民币和一部三星Q10笔记本电脑”,不法分子以需支付保险金、手续费、个人所得税、公证费、买无线网卡等为由,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其账户上。
警方支招:此类案件一般以中奖为饵,骗取钱财。市民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接到类似的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
发短信骗人汇款
案例:去年7月,海口市民刘某接到一条陌生短信“我那个账号不能用了,请把钱汇到这个农业银行卡上:××××××××,张××”,当时刘某正准备转货款给生意伙伴张某,以为是张某的短信,刘某转了3200元到该账号上,随后电话通知张某,张某却说自己并没有发短信,也没有换号码,刘某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警方支招:接到此类短信,不回应不理睬就行,如果要转钱应先与收款方核实。
“赠送话费”诈骗
案例:今年元旦的前一天,海口市民赵先生接到陌生短信,内容是“尊敬的用户:根据您的消费记录送您100元免费话费充值机会。请拨1259××××按1键领取,48小时内有效,询××××(电话号码)。”赵先生很高兴,每月固定电话消费达600多元的他,以为真的是通讯公司送话费。赵先生打电话向客服经理咨询,客服经理提醒他“这是诈骗短信,千万不要相信。”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告诉咨询的号码是网络号码,回拨此号码咨询,可能会扣去你的高额的手机通话费。这类骗取高额手机通话费的诈骗手段很多,比如骗子至今仍在用的“响一声就挂”的手段,用户搞不清来电者是谁,有些人认为对方是为了节省话费而挂掉,就回拨了过去,而此时你所听到的往往是一些信息介绍。据了解,这类电话收费很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置之不理,不要回电话。
第二大类:购物或网购诈骗
以购物为由诈骗
案例:1月10日,海口国贸某烟酒行老板张先生通过一个熟人介绍,认识了一个自称是精英护栏厂的陈老板,陈老板打电话给张先生,要求张先生送去价值1.8万元的名贵烟酒,当张先生将烟酒送到凤翔路丁村陈老板那里时,陈老板说先写借条下午再付钱。随后陈老板就消失了。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的诈骗对象是经营日用品或烟酒行的商铺,采取先取货后付款的方式,骗子收取货物后就消失了。还有一种是骗货款,几个不法分子设下连环骗局,先给某商铺打电话称欲购买某昂贵的商品,当店主说没有这种货源时,骗子让该商铺店主跟某人(其同伙)联系拿货,店主看到有利可图,就会跟某人联系,随后不法分子送来货物(通常是一些并不值钱的日用品)骗取货款后就逃之夭夭。广大商家需提高警惕,防范类似骗局。
假机票网站诈骗
案例:网上订购飞机票因方便快捷、价格优惠,已成为很多旅客特别是年轻旅客订票的首选方式。临近春节,海口某高校学生小王在网上订购了一张价格优惠的飞机票,没想到到了机场后才发现自己购买的电子票是假票。去年上半年,海口龙华警方抓获了一个假机票诈骗团伙,该团伙建立“山寨版”机票网站,以超低价飞机票信息吸引顾客,骗人钱财。
警方支招:单从网页上看,很多网页真假难辨,为了安全起见,市民可选择实施第三方支付的付款方式的网站进行订票,即付款人拿到票后,预付款才打到对方的账户上。
假银行网站诈骗
案例:近日,市民张先生通过链接浏览某购物网站时,按对方的提示点击购买,并打开该网站链接的“银行网页”,他发现该银行的网站制作粗糙,仔细一看,原来是假网页。
警方支招:银行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市民使用网上银行须警惕黑客软件。个别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不法分子在“网上钓鱼”,设立虚假银行网站,储户如果登录该网站并进行操作,其银行卡的卡号、密码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储户在使用网上银行时,要特别注意登录的银行网页是否真实,并采取措施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网络购物骗汇款
案例:如今,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购物。正规购物网站都有网络支付平台,但是一些初涉网购的网民,可能对此并不了解。不法分子以种种理由诱引购物者直接将货款转到其银行账户中,然后骗走购物者的汇款。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诱骗购物者先“确认收货”,之后并不发货。警方提醒,一定要等收到商品,确认其质量没问题才到后台“确认收货”。网民通过网络购物时,千万不要将货款直接汇到商家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内幕消息”诈骗
案例:市民岑女士从去年6月起迷上了炒股,她在浏览股票信息时偶然进入一个“炒股网站”,该网站提供“会员服务”,称只要加入会员就可以得到“内幕消息”。岑女士先后三次给不法分子汇了6万元“咨询费”“会员费”,不法分子寄来的“内幕消息”全是假的。岑女士发觉上当受骗后立即向警方报案。
警方支招:一些不法分子建立虚假网站,假称某公司或某基金提供股市内幕消息,以“咨询费”“会员费”“手续费”为名进行诈骗。还有一些不法网站以提供彩票“内幕消息”为由进行诈骗,索要“咨询费”“会员费”“手续费”等。
第三大类:银行卡诈骗
窃取储户信息
案例:不法分子在ATM机的卡槽上加装高仿真的假冒卡槽,里面装有读卡器,当客户将银行卡插入时,读卡器就将客户的资料读取,另外,不法分子在ATM机上方安装的摄像头(MP4隐蔽探头),则可窃取储户的密码。
警方支招:市民在ATM机取款前,一定要先查看机器上是否有可疑物体,取款时要尽可能地用手或物体遮盖住插卡及输密码的过程,以防被暗藏的摄像头拍到,一旦发现自己银行卡信息及资金被盗取,应及时报警。
“温馨提示”诈骗
案例:不法分子将假的“温馨提示”贴在ATM机旁边,事先将伪造的ATM机插卡槽用胶水粘在银行ATM机插卡槽上,造成吞卡故障,待储户的卡被“吞”后,再通过假“温馨提示”上的客服电话电话盗取储户的银行卡密码。
警方支招:市民取款前,应先看取款机的插卡口、出钞口等是否有异样,是否有临时张贴的“温馨提示”等,有的话,最好先与银行联系,不要贸然取款。如果ATM机发生故障,不要拨打“紧急通知”上的所谓“银行值班电话”,而应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或直接报警。
掉包银行卡诈骗
案例:李女士在某银行ATM机取钱时,身后两名男子鬼鬼祟祟地挨近她,其中一名男子猛地拍了一下她肩膀,“地上10元钱是不是你的?”她急忙弯腰捡钱。另一名男子随后把一张银行卡递给她,并说了一句“你的卡”。李女士后来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人掉包时,卡里的钱已被人盗取走了。
警方支招:市民使用ATM机时要提高警惕,留意身边是否有陌生人偷窥密码或离自己太近,操作时不要转移注意力,取完款后不要急于离开,注意ATM由“退卡操作画面”变更为“银行广告画面”后再离开。
“商场消费”诈骗
案例:市民小娟收到陌生短信提示:“××银行提醒您:您于×月×日在××商场消费8000元,请于2日内到网点缴费,逾期将会从您账户扣除,咨询电话:××××××××。”小娟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后,对方自称是××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要小娟持银行卡到ATM机进行操作。随后,对方在电话里指示小娟在ATM机输入密码进行所谓的查询、设置“防火墙”等操作,骗小娟将存款转到别的账户上,然后将钱取走。
警方支招:市民在收到这种短信后,应先留意发送短信的号码,查看是否为银行的客服热线号码,也可以拨打银行的客服热线进行咨询。目前,此类欺诈出现了新的花招,“商场消费”的假短信可能变为“中奖”、“退税”、“信用卡扣年费”等假短信,诱骗持卡人在ATM机上进行“银行卡升级”或在网上银行设置“联网报警系统”等。
“银管中心”诈骗
案例:不法分子先发一条短信,称“您办理的银行卡已激活成功……”有疑问的市民根据短信的内容和提供的电话,向“客户服务部”查询;“客户服务部”建议市民和“银管中心”联系;“银管中心”随后要求市民办理银行卡加密升级等业务,让市民在ATM机上对银行卡进行加密升级操作,找借口骗取储户的银行卡卡号和密码。
警方支招:“客户服务部”、“银管中心”等都是不法分子捏造的。广大市民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等信息。如果市民怀疑有人诈骗,可拨打110。
第四大类:在公众场所行骗
“捡钱分钱”诈骗
案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前面一个男子“不小心”“掉了”一扎“百元大钞”,你正犹豫时,过来另一名“路人”:“见者有份,我们把钱分了吧。”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故意“掉”钱到受害人身边,通常都是表面一张真钱里面全是捆扎好的假钱,其同伙上前要求不要声张,另找地方与受害人“分钱”,然后借用一切机会用“假钱”换走受害人的财物,达到诈骗的目的。
“神医治病”诈骗
案例:当事主走在买菜的路上时,过来一路人(通常为中年妇女)问路:请问你知道这附近的那个“神医”住在哪里吗?随后又过来一路人,“我知道,我们一块去吧,必须三个人一起去‘神医’才答应看病消灾的。”一些善良的市民由此被说动一起前往……在路上,先由两名不法分子和事主搭讪,套取事主家庭信息后,同伙“神医”谎称事主的家人会有“血光之灾”等,使事主产生恐慌,然后以“祈福消灾”的迷信手段,哄骗事主拿出钱物进行所谓的“消灾解难”。
警方支招:此类诈骗案件的目标多为老年人和妇女,诈骗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老年人和妇女需引起注意,谨防受骗。
“特效神药”诈骗
案例:不法分子在路上发传单,称有“神药”有特殊疗效,能彻底根治老年人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让老年人到他们的地址“某某旅馆某某房”进行医治,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针对一些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并急于彻底根治的情况,使用现身说法、夸大疗效等手段,将价格低廉的普通药卖到天价,通过各种手段诈骗老年人的钱财。骗子一旦诈骗得手就换一个地方继续行骗。
假冒老乡诈骗
案例:在回家的旅途中,不法分子假扮“老乡”和事主搭讪,套取事主的住址和电话等信息。此类诈骗多以学生或者返乡农民工为诈骗对象,和事主攀认“老乡”套取家庭电话后,打电话给事主的家人,谎称事主遭遇交通事故、治安案件、住院或欠日常生活费等,要求事主的家人汇款。
警方支招:市民接到此类电话时,不要恐慌,要想方设法和自己的家人取得联系弄清楚情况,不要轻易给骗子汇钱。
假币掉包诈骗
案例:在旅途中,旅客急匆匆地买快餐时,掏出零钱,店主嫌“钱太破”,要求换一张,旅客拿出百元钞票时,店主接了过去,又递回来“找不开,还是拿零钱吧。”这样来回几趟,旅客最后发现,自己的百元钞票已不知不觉被店主换成了假币。
警方支招:在车站等人员密集处消费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注意防范假币诈骗。同时,要警惕不法分子以卖金条、金砖、兑换外币、“赃物”高档手机等为由进行诈骗。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