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誉为“社区慈善典范”的广西南宁“爱心超市”,在经历5年时间的艰难运行后,面临着“贫富不均”、后继乏力等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时众多专家学者表示,以社区为核心的慈善捐助活动需要从深层意义上进行突破。
“爱心超市”遭遇“贫富不均”
1月初,记者深入南宁市多个社区的“爱心超市”采访时发现,这个初衷是实现让困难群众得到爱心物品捐赠的场所,如今相当一部分面临资源短缺的尴尬。
“爱心超市”起源于共青团组织的倡导。记者来到南宁市老城区的新阳社区,这里是最早推行“爱心超市”的社区之一,但新阳街道团工委书记苏岸芷介绍,这里非常缺少米、油等基本生活用品。
苏岸芷告诉记者:“新阳路是南宁老城区,社区老人很多,但由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城区总体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使得‘爱心超市’在货源上经常‘断粮’,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然而,位于青秀区的民族大道“爱心超市”则货源相对较充足。记者在民族大道中居委会设置的“爱心超市”里看到相当数量的各类生活用品。民族大道中居委会党支部周书记介绍:由于青秀区居民经济收入水平在南宁市较高,通过大力宣传,许多爱心人士踊跃捐赠,使得“爱心超市”货源比较充足。他说:“基本上满足辖区内的相当一部分低保家庭和困难群体的临时需求。”
“慈善定位”缘何缺少滚动机制
南宁市民政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公室主任林源林介绍,基于慈善定位的“爱心超市”之所以遭遇“贫富分化”,与超市缺乏滚动机制密切相关。
首先,多头共管造成“扩张迅猛”,“扩张迅猛”导致后继乏力。“爱心超市”属于民政局主管,民政局设想是先试点,再慢慢推广;但团委认为应加快发展,并经过南宁团市委号召,在各个城区团委迅速全面铺开。“现在的‘爱心超市’有民政局设立的,有党建的、团建的,多个部门都设有‘爱心超市’,多头共管导致管理不到位。”
其次,超市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分身乏力。目前,“爱心超市”的管理大多是由各社区内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自己管理,而这些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使得“爱心超市”没有做到专人专门管理。
第三,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流转乏力。由于前期发展速度过快,“爱心超市”布局范围过广,又没有对可能存在的捐赠数量、捐赠团体、捐赠能力进行过前期调研和运行分析,导致缺乏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的“爱心超市”存在“捐赠肠梗塞”的局面。跨城区的捐赠无法统一进行,跨城区的慈善物资也无法流动起来。
林源林说:“贫困群众最需要的还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类似米、油、牙膏这类日常消耗品最受欢迎。基本上旧衣物在城区内市场已经饱和,现在我们都把捐赠来的旧衣服捐助到乡镇一级的‘爱心超市’。”
社区慈善亟待实现思维突破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认为,“爱心超市”是基于社区和城区为核心的慈善捐赠运作模式,这一模式要真正意义上顺利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思维突破。
——依据统一规划推进网点建设。在计划设立“爱心超市”的社区、居委会、街道办等地方,通过前期进房入户的调查,充分掌握慈善捐赠的能力和潜力,掌握市场资源,统一规划,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整个城市网点的建设,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科学调配激发“爱心物流”潜力。只管捐赠,无法调配,这是“爱心超市”目前遭遇的难题。南宁市团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覃秋燕认为,跨城区的全市统一调配体系,需要团委、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协调统一才能实现。而一些专家认为,即使没有捐赠,通过帮助“爱心超市”提供物流运输本身,也应是“爱心捐赠”的表现。
——“多龙注水”不如“集中升级”,慈善捐赠应依托市场运作。江南红亭“爱心超市”是第一家市场化运作的“爱心超市”,由江南区爱心协会和商家各出资50%开办,利润由爱心协会和商家五五分成。商家所得利润用于超市发展,爱心协会所得利润用于实现免费物品的发放、购物折扣的补贴。江南区团委的经验是:依托超市拓展货物来源,扩充人员队伍,理顺管理机制,将捐赠集中在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分社社长李庭华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依托市场运作的捐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特质,实现‘爱心超市’的良性循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