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首页   |  观点PK  |  海口建言  |  评论  |  名人堂  |  社会长焦  |  椰风视点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草根酷评>
“治堵限公车”还可以更给力
“治堵限公车”还可以更给力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时间:2011-01-26 17:44

  由于公车出行成本不用个人负担,其使用率远远高于私家车,经测算,北京占26.7%的公车却动态地占有道路资源80%。据此推算,广州公务车的数量接近20万辆,占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2%,占用道路资源应该在35%左右。在一些地方,公务车的使用,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从这三个三分之一的情况看,虽不敢说我们可以立即砍掉三分之二的公车,但可以肯定,公车缩减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广州治堵方案推出征求意见稿,与此前广州交通治堵专家讨论稿提出的治堵30招相比,新的治堵方案(征求意见稿)坚持不限制私家车上牌,并取消了中心城区限制外地车的措施,并新增了限制公务车的内容。(1月24日《羊城晚报》)

  虽然新闻的标题上突出了限制公务车,但具体的表述不过几句话,是说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到2015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这是广州治堵方案的一大进步。不错,堵车是因为车太多,一方面是老百姓拥有的私家车多,另一方面是各个单位的公务车太多。但要治堵,却必须先拿公车开刀,这已经是全国许多地方官方和民间达成的共识。一是,限制公车是解决道路拥堵的关键。著名经济学家孙立平研究发现,由于公车出行成本不用个人负担,其使用率远远高于私家车,经测算,北京占26.7%的公车却动态地占有道路资源的80%,给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据此推算,广州公务车的数量接近20万辆,占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2%,占用道路资源应该在35%左右。二是,限制公车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公车的更新、购买要纳税人买单,公车每年的开支也是纳税人沉重的负担,正因为如此,公车消费成为“三公消费”的重头。三是,目前公车数量已经太多。正如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所说,“现在公务车太多,太滥了。过去副省长以上才有专车,现在股长的屁股都冒烟,有的退休后车还是跟着使用。”在很多国家,一个城市往往只有几辆公车。事实上,大量减少公车不会影响工作。中非合作北京峰会召开期间,北京曾经封存了80%的公车,也并没有影响行政运行。曾有政协委员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公务车的使用,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从这三个三分之一的情况看,虽不敢说我们可以立即砍掉三分之二的公车,但可以肯定,公车缩减的空间是相当大的。强力缩减公车数量,这是既解决道路拥堵、又为纳税人减负的一石二鸟之法。因此,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叫响“治堵先拿公车开刀”。

  但是,应该看到,“治堵先拿公车开刀”既是专家的建议,更是广大纳税人的呼吁,而作为公车使用者的政府却往往不够自觉,他们在制定治堵措施时,几乎忘记了压缩公车的措施,“把官员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公车只是和私家车一样遵循限行规定。这是因为,公车使用是官员们的既得利益,如果让他们来主持治理或改革,当然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是在老百姓身上打主意。现在,广州治堵终于“拿公车开刀”了,这说明当地政府是开明的,也是勇于向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刀的,还是一个听得进百姓呼声的政府。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理念变成规划,把打算变成现实,大刀向公车头上砍去。第一刀,应该是实现公务车保有量的负增长。公布一个层层压缩、减少公务车的指标,供全体公民监督落实。第二刀,砍向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现象。第三刀,砍向维修保养费用,堵塞那些一辆公车一年换40几个轮胎,维修费用十多万元的漏洞。现在只是提出了“零增长”,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就上述三方面拿出具体指标和具体措施。总而言之,“治堵先拿公车开刀”还可以更“给力”。

 

 

相关链接

海口:被公车撞骨折 警方认定女生负主要责任
公款吃喝吃出病好意思喊“弱势”? 买豪华公车因路况差?咋不买拖拉机!
小夫妻4元机选夺924万 等公车时天上掉下了巨奖
买豪华公车因路况差?咋不买拖拉机!
“公车迎亲”的司机,你委屈吗?
中央将出台公车配备使用新规 标准和数量齐降
公众不盯防,公车消费的野马就会脱缰
公车数量“敏感”或只是借口
俄罗斯国防部招标租赁汽车 俄百姓痛斥公车腐败
五粮液涨价满足谁的身份需求 官员私驾公车夺命,公款闪电赔偿?
官员私驾公车夺命,公款闪电赔偿?

 

(编辑:黄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