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货抽检合格率达96.7%。 1月31日,顾客在上海市共和新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内选购年货。(资料图)
海口网2月3日消息 “办了哪些年货啦?”这句话是不少中国人在过年遇到熟人时的开场白。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年龄层的人对春节有着不一样的记忆。
从上个世纪计划经济时期办年货需要粮票、布票等,到如今团购年货、网购年货,可以说,年货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时代生活变迁的重要缩影。
“凭票购物”年代:年货是家庭一年中的最大开销
说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年置办年货的情景,71岁的合肥市民张富珍老人印象深刻。“过年能够吃到平常难得吃到的丰盛饭菜,这是让全家老老小小特别高兴的事情。”张富珍说,“其实那时候置办年货大约只要三四十元钱,但这却是当时一个普通家庭一年中的最大开销。”
张富珍打开家里的抽屉,给记者展示了几张她保存了多年的粮票和油票。“那时候买啥都要票。”张富珍说,由于物质匮乏,各家各户平时都勒紧裤腰带,省着用粮票油票肉票,攒起来过年多置办些年货。
攥着粮票、油票等各种类型的票据,在供应点门口排队抢购年货让许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记忆犹新。
“记得那时候办年货的地点就那么几个地方,买肉在食品公司,买鸡蛋在禽蛋公司……过年买年货的人非常多,经常要排长队。”家住芜湖市裕溪口后街的刘玉兰说。
今年已年过五十的刘玉兰告诉记者,她当时一年中最盼望的时候就是过年,而年货是是否能过好年的关键。
“我们姐妹那时候经常被父母派去排队买年货。”刘玉兰回忆道,“当时置办的年货中绝大部分是吃的,年夜饭是我们家一年当中吃得最好的一顿饭。”刘玉兰告诉记者,那时候,家里比较拮据,大人们过年都舍不得做新衣服,但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给自己的孩子扯上几尺布,找有手艺的邻居们帮忙做新衣。
“那个年代的生活现在看起来很艰苦,但是过年吃上顿比平时丰盛的年夜饭,能穿上件粗布新衣服,过个热闹年,每个人心里都特别高兴。”刘玉兰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