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发现的一颗地外行星,它围绕着编号为Gliese 667 C的恒星运转(资料图片)
海口网2月4日消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日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经过一年多探寻,发现1200多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其中54颗可能适宜生命生存。
多种可能
美国航天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首席科学家威廉·博鲁茨基2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1235颗新发现天体尚未确认均为行星,但预计其中行星数量占80%。
按博鲁茨基的说法,这些天体中,54颗处于“宜居区段”,可能适宜生命生存。
根据美国航天局定义,处于“宜居区段”意味着一颗行星与母星保持适当距离,进而为它表面存在液态水提供条件。另外,“宜居区段”行星的表面温度大约介于零下17摄氏度至93摄氏度之间。
“54种可能性是个庞大数量,难以想象,”博鲁茨基说,“这样的数字令人惊喜,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一无所获。”
54颗“宜居区段”天体中,5颗的大小接近地球,其他的与海王星或木星相当。
冰山一角
航天局官员说,1235颗仅是“开普勒”望远镜观测夜空繁星的四百分之一后所得数据,太阳系外潜在行星数量可能是这一数字的数百倍。
这意味着,系外行星数量越多,发现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大。
“获悉‘开普勒’的这些发现让我今天感觉不同,”耶鲁大学天文学家德布拉·费舍尔说,“‘开普勒’揭开了我们了解太阳系外行星的盖子。”
美国航天局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前,得到确认的太阳系外行星数量为519颗。
“开普勒”望远镜的另一个发现同样令人鼓舞:1200多颗潜在系外行星中,体积较小天体数量多于较大天体。
天文学界有一种观点,一个类似地球或火星、以岩石或其他固体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行星是生命发展条件之一,类似木星的气体巨星则不具备这种条件。
尚待考察
博鲁茨基介绍,“开普勒”接下来的任务,是考察“宜居区段”行星是否具备支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例如合适的大小、成分、温度和与母星之间距离。
不过,一颗行星处于“宜居区段”并不意味着它有生命存在。即便有生命,可能只是细菌、真菌或一些人类无法想象的生命形态,而非智能生命。
另外,这些行星距离地球太远,现有技术条件下,前往那里可能需要数百万年,于当下而言存在现实困难。
“我们的子孙将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博鲁茨基说,“他们是否想去那里?还是送个机器人过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