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旅合唱团留影。(记者 黎光 实习生 柯行利 摄)
海口网2月16日消息 (记者 黎光 实习生 柯行利)当地时间2月10日晚7点,海旅合唱团应邀参加“中奥建交40周年金色大厅庆典音乐会”,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绎海南话歌曲,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几天过去,合唱团的成员仍沉浸在激动和幸福之中,在维也纳的日日夜夜成为他们难忘而珍贵的记忆。
金色大厅
搭起临时化妆间
2月10日奥地利时间下午,离上台演出没有几个小时了。
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音乐殿堂,然而它的化妆间却不能满足当晚600多名参演演员同时化妆的要求,在海旅合唱团到达负一层化妆处时,已没有专门的化妆室了,可1小时后将进行带妆彩排。身在异乡,海旅合唱团成员没有叫苦叫累,主动克服困难,将一处通道用衣服围挡起来,女演员在内换衣服、化妆,男演员则在围挡外直接更换演出服。
与此同时,为不耽误带妆彩排,海旅合唱团还利用从维也纳大学前往金色大厅这20分钟的行车时间化妆,车内气氛十分紧张,大家都忙碌着,连平时不会化妆的团员也上阵,跟着别人步骤完成了自己的妆容。左摇右晃,时而刹车的“移动化妆间”无疑增加了化妆的难度,大家不时发出一阵阵的惊呼声。而化好妆的男演员则在指挥倪承为老师的带领下争分夺秒地练习合唱曲目。
经过一番努力,海旅合唱团团员都换好演出服,化好演出妆,整齐、精神地站在金色大厅的殿堂上,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下午的带妆彩排。
《根在海南》
唱响金色大厅
当《根在海南》的节奏响起时,海旅合唱团的团员们将根在海南、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为生存而努力奋斗的艰辛情景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语言不通,但歌曲旋律中所展现出的热爱家乡的温柔情怀却是相通的,尤其是在奥地利这个具有深厚音乐传统的国度,《根在海南》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观众。
独特表演
沙筒与黎族舞蹈完美结合
海旅合唱团在金色大厅上展示了独具本土特色的黎族道具沙筒。这是一种小型打击类乐器,在进行有节奏表演时,沙筒摇出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尤其适合小型合唱团体进行集体表演。在《毛主席来过五指山》这首歌曲中,伴着一段沙筒摇动的悦耳“沙沙”声,合唱团两位团员跳起了民族特色浓郁的黎族舞蹈,将海南黎族道具沙筒与黎族舞蹈完美结合在一起,呈现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海南本土原生态演出。这段风格独特的合唱表演顿时吸引了金色大厅内所有观众的目光,台上表演的团员们也清晰地听到了台下观众发出的惊叹声,这是对演出最美妙的赞赏。
金色大厅的表演结束后,指挥倪承为老师再次指挥合唱团进行返场表演,而最后表演的《祝寿曲》为海旅合唱团在中奥建交四十周年庆典音乐会的表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罗施纳克博士
热情推介海南文化
海旅合唱团作为海南唯一一支参演团队赴奥地利金色大厅,参加庆祝中奥建交四十周年艺术交流活动,受到奥地利中国关系促进会主席弗兰兹·罗施纳克博士的关心与大力支持。演出开始前,罗施纳克博士对合唱团带去的精美资料及独具特色的演出服装赞叹不已,对他们的彩排表示赞赏。
罗施纳克博士表示,非常喜欢海南这座美丽宝岛,对海旅合唱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还主动将合唱团带来的海南风光片及宣传资料送给观看演出的奥地利朋友,并赞扬他们致力于弘扬海南本土原生态文化的唱风,希望他们能够把海南原生态文化歌曲带到更多的地方,让世界更多人了解海南,欣赏海南本土文化。
抱病演出
指挥收获掌声
赴奥地利金色大厅表演对于年轻的海旅合唱团而言,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特殊使命的挑战,他们需要克服时差的影响,适应欧洲寒冷的气候,长途跋涉奔赴异国展示海南、宣传海南。由于旅途劳累,一些团员出现晕车和感冒症状。
作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倪承为老师一直处于低烧的状态,他依然坚守岗位,争分夺秒地进行合唱团声乐基础巩固训练。
在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邀请指挥倪承为老师再次上台进行返场表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