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继青岛、上海、济南、成都4个城市之后,北京落实房产调控“国八条”的实施细则也终于正式出台。
根据北京市公布的15条细则,在“限购”方面,相比“国八条”在限购政策上的表述,北京市将非本地户籍居民买房的纳税证明年限提高至5年。另外,“限贷”政策也再次升级,明确限制土地转让价格和再次强调保障性住房供给。
“限购、限贷、限价”,这“三限”中的每一“限”,拿到过去都可以算是非常有力的调控措施。这次一下抛出三个“撒手锏”,说明北京房产调控的决心。这也让“京版”房产调控成为目前国内最严厉的,甚至比“国八条”更严厉。在这样的调控政策下,不但将投资、投机性需求强硬压制下去,而且,也将一部分(尤其是非京籍人士)刚性购房需求进行抑制,可以预见,北京的房价将进入一段时间的冰冻期。
京版房产调控之所以比“国八条”更为严厉,可以看作是“国八条”政策压力下的一种必然反应。当“国八条”把“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引入房产调控之后,地方政府惟有用更加严厉的调控细则来落实中央政策,避免被约谈和问责。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在2月中旬之前需要出台实施细则的城市至少有36个。在北京的实施细则出台之后,相信很多地方会效仿。即便有些地方不如北京严厉,也可以想见应是当地史无前例的。这对于遏制房产泡沫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也将有积极效果。
京版房产调控固然严厉,但也充分体现了本次房地产调控“有保有压”的基本原则。
“压”,主要是坚决压制投机性和投资性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本地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则放宽了限制。“保”,是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居民的住房保障工作。如细则明确提出,2011年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20万套以上,发放租赁补贴2万户,竣工保障房10万套。
“有保有压”的京版房产调控,实际上强调的是房地产市场应该用商品房和保障房“两条腿走路”。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加快保障房建设方面“两手都要硬”。在这方面,京版房产调控细则显然对其他城市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京版房产调控政策还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另一方面,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此次限购令对非京籍居民购房的严格限制,将在客观上增加外地人购房的难度,从而减缓外地人口的持续进入。
值得提醒的是,这一切毕竟是当前形势下不得已采取的行政调控手段,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其他“副产品”。因此,后续的政策也应该有所修补。在调控、限购等政策伤害了一部分人的权利之后,他们的住房需求理应得到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比如限购令可能导致房租上涨的“跷跷板效应”,这就需要保障性住房等政策应该扩大覆盖面,需要提高保障对象的收入标准。另外,严控外地人购房可能会加剧这部分人群的居住困难,同时也会降低北京对高端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不利于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也需要保障性住房政策扩大对非京籍人员的覆盖范围。
期待通过“有保有压”的调控手段,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向理性回归,而北京不同身份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暂时不符合购房条件的群体,也能够住有所居。
相关链接
京版国八条出台 外地人买房将面临全国最高门槛京版“国八条”获通过 实施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