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哪座城市堵车,都是汽车太多了,这个道理连傻子都明白。有数据表明,海口市目前机动车到了31万辆,现在每天新增200辆。据悉,在近5年的机动车增长过程中,私家车占了46%,位居全国前列。
海口市私家车增长迅速,这是海口经济发达的标志,也是海口城市公交不发达的标志。这些私家车的买主一部分人是有钱,一部分人是不得不买车。
晓剑是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曾经拥有过一辆皇冠车,因为耗油,因为海口停车有很多不便,他灵机一动卖了汽车,开始了自己的低碳生活。据他自己说,自己曾经步行两小时,参加省里召开的一个会。当然,实在太远,或者时间太紧,他有时候也会打车。他算了一个账,买车一次性支出,还有汽油、停车费、罚款陷阱等,绝对打车比买车要实惠得多。况且,打车不怕查酒驾,不用找停车位。
可是,前不久,晓剑又买车了,他说,是海口的的士逼得他不得不买车的。因为他曾经站在马路边,历时45分钟打不到一辆车。站在马路边一节课的时间,没车不仅让他生活不便,也让他没有了生活的尊严。
据海口市交通局提供的数字,到今年年初,海口目前有2100多辆出租车,分属9家运营公司,从业人员有五六千人左右。海口的出租车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事一直有争议。出租车行业的人认为,海口目前的出租车是合适的,再多了会提高空驶率,就更挣不到钱了。但众多的市民更希望出租车真正做到“招手停”,海口高峰期打不到车,这就说明海口的的士是有缺口的。有权威数字表明,海口市平均千人拥有出租车率不足两标台,而国内不少城市基本千人拥有出租车率达到了3标台。如果算上流动人口,海口市的的出租车还有增加一倍的市场空间。
于是,海口的士数量究竟买方说了算还是卖方说了算?这在别的地方不是个事的事,在交通局居然就成了一个事。为了照顾到出租车行业的利益,自然让市场保持一定的饥渴状态才好;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方便,自然又是增加出租车的数量才行。两相权衡,海口市似乎倾向与出租车公司了。如此一来,海口一些本不想买车的人,不得不像晓剑一样买车了。控制的士数量的本意本是想为的士撵客,可的士太少反而逼走了一批固定的客人,凡是有私家车的人,都不再是的士的客源。
有在美国纽约生活过的人回来说,纽约很少有开私家车的,就是在曼哈顿金融街就职的金领,他们也常常坐地铁上下班。这除了纽约开车的成本很高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纽约的公交系统很发达,打的也很体面,就是衣冠楚楚,也不会挤得灰头土脸,不可能站在马路变风吹雨淋的。
有人纳闷,海口目前公交系统不完善,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改观,为什么不尝试用的士来弥补公交系统,放开出租车市场呢?人们更不明白,中国城市的出租车为什么要叠床架屋地通过公司来实施?这计划经济的惯性怎么到了今天还被保留?撤掉的士司机头上盘剥他们的这些出租车公司,降低他们的行使成本,用市场来调节的士数量,这不是变复杂为简单了吗?海口打的方便了,人们又何必买这么多增加交警罚款基数的私家车呢?
以前,汽车属于大型生产工具,一般人买不起,由公司买了再转包给个人,似乎还有一定的存在理由。现在,出租车公司仅用从政府拿到的指标就可以坐收渔利,成了纯粹的寄生虫。如果海口能率先试水放开出租车市场,顺便用的士来治理拥堵,举重若轻,一箭双雕,为什么不试试?
相关链接
海口红城湖、海秀东等路段易拥堵 车辆可绕行港澳为什么不堵车?
海口堵车与加强民众法制意识的关系
海口堵车,谁干的?
海口上下班高峰堵车慌 宽阔大道也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