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5日电 今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世界也迎来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内政外交政策和经济形势走向,备受瞩目。
此次会议会期九天半 有七项主要议程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4日举行预备会议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此次会议的议程和日程。
根据安排,本次会议将于14日上午闭幕,会期9天半。会议主要有七项议程: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审查和批准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据本次会议发言人李肇星介绍,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开幕会、闭幕会和其他各次全体会议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有一大批代表团的团组会议向中外记者开放。
大会期间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三场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十二五”规划纲要,外交部部长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与完善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另外,在新闻中心驻地梅地亚中心将举行15场记者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就财政、金融、外贸、社保、房地产、医改、环保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十二五规划”即将揭晓 举世关注“中国转变”
本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查和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据介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会把年度工作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起合并报告。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尚未完全消退,中国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无论是2011年中国政府的施政线路图,还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的行动纲领,都备受海内外舆论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指出,今年的中国两会因将审议和通过新的五年计划而显得特别重要。报道称,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最为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局势稳定,而这一切要归功多年来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
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认为,“十二五”计划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模式,中国将从过去30年以出口和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成长为依靠消费拉动型经济。这种转变将对亚洲乃至最广泛意义的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称将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降为7%,并承诺着力解决各种民生问题。接着,国务院通过有利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这些举措似乎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代定调。30年的高速发展已使中国有了足够的财富和空间,可以稍稍放慢脚步,进行调整,让经济繁荣惠及更多普通百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如是表述。这份即将引领未来五年“中国转变”的蓝图即将在本次大会上揭晓,举世瞩目。
民生成重大政治问题 幸福指数大热
“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3日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这个表述受到舆论广泛关注。香港报章指出,这是中共最高层领导人在政治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
分析称,中央将民生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民生问题突显的阶段,民生问题必须成为国家决策最重要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生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在“两会”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与民生相关的,是近期大热的“幸福指数”一词。通过地方“两会”的热议和近期媒体讨论的发酵,“幸福指数”几乎跃居今年全国“两会”热词之首。有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建设“幸福中国”的政治导向已经呼之欲出,幸福指数或被视为中国转型时期摆脱GDP崇拜的密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的建议中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却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后五年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温家宝日前与网友交流时对此作了更为直接的描述。而“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则是他对“幸福观”的阐释。
外媒观察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释放了大量能量,但持续多年的高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中国的GDP总量今年证实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也就在今年的“两会”,舆论发出了“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的呼声。
随着人大会议的召开,有关“民生”、“幸福”的讨论势必将更加深入。在全社会的热烈关注下,“幸福指数”作为一种政治导向的轮廓正在不断清晰,而它如何通过全国“两会”转化为“十二五”期间的国家行动,将是今年的一大看点。
相关链接
两会话国防:盘点两会中的军事议题[组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