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如何稳定物价,在本次全国“两会”上,一定会成为代表、委员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不仅如此,它也将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今天上午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到2011年重点工作第一条就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强调“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
稳定物价,需要实实在在的措施作保障,需要实实在在的效果来体现。政府不仅要把口号喊响,更要拿出行动,拿出作为。
虽然说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物价上涨的,更加重要。而从我国目前出现的物价上涨情况看,从表面看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却不仅仅是货币超发那么简单。外汇占款过多、由信贷资金投放不合理造成的资金分布不合理、大量民间资本没有出路等,都是引发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在遏制物价上涨、减少物价上涨对经济社会生活影响方面不太作为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首先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货币投放过多和民间资本没有出路的矛盾,不仅成为物价上涨最重要的推手之一,而且给宏观调控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仅仅是货币投放过多,通过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加息,应当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出路,民间金融、地下金融等又相当活跃,对物价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就无法消除。如何让民间资本有更多的出路,显然是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而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学会“五个指头弹钢琴”,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而不是一味地让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运作,是否也是地方政府必须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呢?
而与此相适应,地方政府在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建设、拉高投资增长速度的同时,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应当尽快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因为,如果作为民本企业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发展,就业、职工收入提高等就没有保证,老百姓应对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能力就难以提高,对通胀的恐惧心理就会越来越强,恐慌性通货膨胀就难以避免。那么,地方政府能够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吗?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吗?
物价问题越来越敏感,物价上涨对老百姓生活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与近年来地方政府严重忽视“菜篮子”“米袋子”也不无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物价也曾出现过多次上涨的现象,一段时间内,物价上涨的幅度要远大于现在。但是,老百姓的恐慌心理却远没有现在这么强烈。原因在于,那时候政府对“菜篮子”、“米袋子”抓得很严很紧,各地可供调控的手段也比较多。但是,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大,耕地、菜地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多数城市的自给能力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更多的都依赖于流通环节的支撑,自然给多余流动性对农副产品等的炒作和控制留下了空间,对物价的控制和管理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过去在粮食、蔬菜等的生产方面,很多地方都安排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粮食和蔬菜等的生产、补贴、奖励等。如今,地方基本都取消了这块资金,即使安排,也做不到专款专用。不仅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下降了,在遇到物价上涨时,地方政府也只能临时抽调少量资金应急,无法形成稳定物价的常态机制。
所以,要稳定物价,必须有地方政府的作为,有地方政府的努力。首先,要统一地方政府的思想,提高地方政府对稳定物价重要性的认识;第二,要强化责任,把稳定物价和“菜篮子”、“米袋子”工作作为地方政府的首要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第三,要落实措施,所有地方都要有稳定物价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有具体目标和要求;第四,要恢复和建立稳定的耕地和菜地保护机制,提高本地粮、菜的供应比例,尤其是被城市建设征用的耕地和菜地,必须补足补优;第五,要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负债,控制政府融资平台的过度融资和负债,避免继续增加流动性,尤其是不合理的流动性。(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