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消息3月10日 粮价上涨、中东动荡、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它们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有社会学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全球人口的过快增长和地区生育率的巨大反差。近日,联合国人口司和众多学者预测今年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大关。人们在有幸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这个巨大数字的影响。法新社称,70亿将令世界在未来变得“面目全非”。而眼前,“青年膨胀”的中东,“老年膨胀”的欧洲和日本都已经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中国于日前公布最新人口数字为13.4亿,连续下降的庞大人口使人们对坚持或放松生育政策产生了争论。对于世界人口迎来“新纪元”是喜是忧,瑞典学者鲍威尔对《环球时报》说,从目前来看,世界人口的绝对数量还不是问题,问题是人口的增长能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在此方面中国正在给世界做出典范。
人口增长拉高“全球紧张指数”
1677年深秋的一天,制造出当时最精密的显微镜并开创微生物学的荷兰人列文虎克在研究鳕鱼精液时突发奇想,地球上到底活着多少人。那时还没有人口普查,也没人对世界人口有具体概念。列文虎克认为整个地球的人口密度像荷兰一样,然后他利用地图和几何知识计算出地球人口约为133.85亿,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为世界人口提供具体答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日前刊载关于世界人口的特别报道,题目是“人口将达到70亿,地球受得了吗?”文章称,实际上,在列文虎克的年代,地球人口只有5亿左右。经过100多年后,世界人口于1804年达到10亿。1927年世界人口为20亿。在20世纪前,没人见证过世界人口总数成倍增长。如今许多活着的人看到了3倍以上的人口增长。
法新社2月20日称,在当天美国举行的科学年会上,众多学者表示,全球人口今年将达70亿,并于2050年增至90亿。如此众多的人口将争夺愈加稀少的资源,这将让世界变得“面目全非”。
“我们拿什么养活这么多的人口?”英国《每日电讯报》提出这样的疑问。文章称,历史上人们也曾如此忧心忡忡,但随着农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粮食单产大幅度增长,许多人相信,人口再多一些,地球也能养活自己。但如今人们发现,农业科技的进步,已不足以抵消人口膨胀所增加的粮食需求。法新社引述专家的话称,这意味着“我们在未来40年里需要生产和过去8000年间(生产的)一样多的食物”。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自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1834年去世至今,全球人口已经增加约5倍,2000年以来全球人口就增长18%。即使最乐观的经济学家如今也不得不承认,人口持续膨胀和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将持续扩大,并最终促使人们重新正视一度被排斥的马尔萨斯理论。马尔萨斯认为,如没有限制,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只有战争、瘟疫、各类饥荒等灾难及道德限制等才能控制人口过度增长。但这一灾难性的人口预言,没有在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中得到证实。
美国《公民时报》把世界人口增长与一系列“全球紧张指数”联系起来: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和污染导致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森林、土地、蓄水层和资源被毁使许多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沙漠化;当土地不能再养活农民时,他们大量拥入城市,导致贫民窟数量激增。马来西亚《星报》则担忧地问,“人口增长会导致世界发生更多动乱吗?”近两年,人口增长带来食品价格飞涨,导致30多个国家发生抗议和骚乱,今年中东国家发生的政治动荡也与此有关。
有媒体认为一些国家会从人口增长中“获益”。德国《金融时报》以“亚洲巨人的赛跑”为题评论说,印度具有更加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以及更加有利的人口结构,在印度的投资率上升时,不存在劳动力缺乏。因此,印度很可能像近20年来的中国那样发展。
日本“Getnews”网站这样描绘2030年的最大众“地球人”:一名大约28岁左右的中国男子,穿着笔挺的西装,一边开车一边通过车内的卫星电话和自己远在非洲工厂的管理者们开会。文章称,由于中国人口仍将与经济保持适度增长,未来中国将跻身发达国家并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那时候地球人脑海中发达国家国民的形象也将以中国人的形象定义。
世界人口增长何时达到平衡点
“对全球人口来说,也有一个好消息”。联合国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今年全球人口突破70亿,但“作为整体,全球人口正向非激增方向发展”,到2030年世界将达到更替生育率。兹洛特尼克说,在许多国家,这种过渡的速度非常快。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在伊朗和巴西这样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家,妇女的生育率已降低70%和一半以上。“不过在只占世界人口16%的地区,大多在非洲,高生育率仍是难题。”
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最近的报告称,到本世纪中叶,世界最不发达的50个国家的人口将由8亿增加到17亿。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负责人瑞那特·贝尔认为,尼日利亚每名妇女平均生育8个孩子,乌干达是7个,印度是3个,如何遏制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人们仍束手无策。单凭外来援助,这些发展中国家男子每人每年仅能获得一个避孕套,这是“地地道道的避孕套危机”。
在印度,多数政客仍认为人口增长能带来充足的劳动力,也是成为“大国”的必要条件,但一些媒体开始提出可能成为潜在风险的新名词:“青年膨胀”。印度《班加罗尔镜报》称,在许多新兴国家,年轻人口越来越多,当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时,“青年膨胀”及缺乏教育和工作机会的结果必将是社会动荡。文章称,印度的中值年龄仅有25.9岁,而印度的失业率也达10%。文章称,尽管印度拥有民主体制,但仍应把中东作为一面镜子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印度知名杂志《泰赫尔卡》最新一期批评印度将享受“人口红利”的说法。文章称,“西方用‘人口红利’来奉承我们,其实只是看中我们巨大的市场潜力。人口红利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一些分析认为,世界人口问题实际上是不均衡发展问题。《国家地理》杂志称,即使2045年全球有90亿人口,平均人口密度也只会略超过今天法国的一半。“法国一般不被视为地狱般的地方。到那时,世界会成为地狱吗?”英国《经济学家》称,现代农业“能够养活欧洲人和美国人,但是不能够养活全世界”。文章称,当贫困国家的民众嗷嗷待哺时,发达国家却在不厌其烦地推广健康食品、有机食品———这对大多数新增人口而言太奢侈了。
发达国家担忧“老年膨胀”
发展中国家愁人多,西方却千方百计鼓励生育。日本《POST》周刊称,尽管地球人口激增,但人口负增长的日本必将变成一个“老年膨胀大国”。文章呼吁日本仿效其他发达国家,推迟退休年龄。在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30至34岁的女性中,43%没有后代。到2050年,德国新生婴儿数量为现在的一半。德国媒体惊呼,“再过12代,德国人要成为稀有民族了!”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题为“克服低生育的紧急提议”报告警告,韩国超低生育率如果持续下去,2029年起韩国经济可能转为负增长。韩国官员也称,韩国有可能因为缺少人力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失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曾高调宣称,俄“终于扭转了最近20年来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他还多次会见“光荣母亲”,发出继续大力鼓励生育的信号。一些俄议员还呼吁征收“不生育税”,没有孩子的成年人(无论其成家与否)收取2%到3%的不生育税。
美国是人口仍然较快增长的发达国家,奥巴马政府也宣称这对美国经济有利。但是美国亚利桑那、密西西比等州,却相继通过严苛的反移民法案。欧盟去年人口超过5亿,一改长期徘徊甚至下降趋势,但欧洲政客和媒体心态复杂,他们担忧新增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穆斯林移民,而这些穆斯林人口的生育率又大大高于原居住人口,长此下去,欧洲会不会“变绿”?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等都宣称“多元文化政策业已失败”;法国、意大利不仅对穆斯林移民数量增加感到恐慌,且先后因驱逐吉普赛人引发激烈反应。
日本《每日新闻》称,地球人口即将到达70亿,发达国家人口却增长缓慢,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这种两极化的矛盾必然使发达国家不得不吸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从而带来“如何让外国移民融入本国”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外来劳动者提供居住、工作,而是整体社会对他们的接纳。文章称,日本“外国人选举权”的问题一年比一年争论激烈,在日外国人数量达到相当大规模,今后还会成倍增加,他们已经有二代、三代,并且不再满足物质要求而将寻求社会地位、对国家管理的参与等。这对文化趋向保守的日本来说,将是一场痛苦的变革,会经历很长过程。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全球人口将达70亿,对某些地区来说,人口过快增长确实使其面临能源、粮食危机等。但从全球来看,无论是能源、资源还是粮食消费,发达国家都占绝大部分。鲍威尔认为,其实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不是“青年膨胀”那么简单,主要是年轻人的教育、就业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欧洲出现“老年膨胀”,根源也是欧洲经济发展乏力,人们的福利无法像以前那样维持。鲍威尔特别提到,中国在控制人口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让众多新人口受到了比上辈更好的教育,中国的“80后”、“90后”正成为中国发展的生力军,这也表明人口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
“德国之声”称,人口的绝对数量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谁消费了什么。世界能源和资源消费的大头是富裕国家的居民。美国人均消费量是尼泊尔居民的6000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引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专家布莱恩·欧内尔的话称,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最快,但人均排放只是美国人均排放的百分之几,因此“那些说一切问题都在于人口的人错了”。(驻外记者廖政军 李珍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杨明 陈一 柳玉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