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3月21日消息 昨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吸引了从政府高层到学界大腕,诸多经济学家再次把脉全球经济,为未来中国经济如何更好发展出谋划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表开幕演讲,李克强称,中国经济站到了新的起点上,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为主线,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引导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上来”,“着力去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利亚在峰会上发言时说,世界的经济还在继续复苏,全球产出会在2011年上涨4.25%,2012年继续这个步伐。但人们不应该对这一复苏形式过于乐观,他认为这种复苏是脆弱的,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主持会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主持词中也对世界经济走势做出了类似判断。他分析:“今年,全球经济总体稳步复苏,但复苏步伐不一,而且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他认为,日本大地震对该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也有待观察。在新兴市场国家中,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威胁、资产泡沫风险引发了新的担忧。
在全球复苏步伐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成为本届高层论坛专家们探讨的一个焦点话题,不过李克强总理的发言似乎给了一个明确的注脚: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将专注于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提升经济质量。
据悉,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共举办两日,今日仍将有学界顶级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谢旭人(财政部部长):
要解决奢侈品在国内售价高于海外的问题
要稳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的供应,努力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
谢旭人在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方面的预算是10511亿元,同比增长18.1%。他指出,虽然今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在政策力度上要合理把握,“特别注重稳定物价总体水平这个考虑”。而且还要“解决部分国际品牌奢侈品在我国的销售价高于海外价的问题”。
谢旭人表示,今年中国政府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考虑到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也需要政策支持,“前两年应对金融危机中实施的建设项目,启动‘十二五’规划一些重大项目,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都需要财政增加投入。”
谢旭人还强调,要发挥财税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的重要作用,即更加着力于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要稳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的供应,做好必需商品进口以及重要物资的储备和仓储投放工作,努力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
此外,谢旭人说,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部分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
谢旭人在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阐述了我国当前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税制改革:推进增值税改革试点
谈到备受关注的税制改革,他指出,今年我国将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进增值税改革试点,相应调减营业税,从制度上逐步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完善消费税制度,将部分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以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个税制度:合理调整税率结构
此外,谢旭人说,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清理政府非税收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财政体制:健全县级财力保障机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除了深化税改以外,还需要完善财政体制和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谢旭人指出,2011年,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我国将进一步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做好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相关工作;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预算改革:探索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今年将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试编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研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探索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继续推进预算公开,进一步提高透明度。
谢旭人表示,“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财政部门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