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商执法人员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腥臭刺鼻的血旺加工厂检查发现,浸泡血旺的保鲜水,就是甲醛按比例配制的福尔马林。而这家加工厂自去年9月搬迁至此,每天加工生产用福尔马林液体浸泡过的毒血旺2.5吨。(3月18日《重庆晚报》)
食品安全最叫人悬心的是,基本上难得有消停的时候。“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刚刚“健美猪”事件还没有来得及告一段落,毒血旺又再次令食客寒心。
我们首先要谴责那些黑心商家,这些心照不宣的家伙,自己都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因为他们深知这些批量生产出来的玩意已被他们投放了大量的违禁毒药。但是深究一下,任何一次食品不安全的背后,未必没有一段监管的糗事。
最浅表的问题是监管失察——监管者又聋又瞎。客观原因不是没有,比如,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所谓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即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由多个部门分而治之,看起来天衣无缝,但又最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形。比如,违法成本较低,毕竟不是天天都是媒体细心、监管紧张的“3·15”。
再比如,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个血旺加工厂,自去年9月从沙坪坝区搬迁至此,每天生产、销售毒血旺2.5吨左右。这么长时间就是在监管部门眼皮底下,工商部门都干什么去了?还有,毒血旺长期公开销往江北区盘溪、沙区烈士墓和小龙坎等地的农贸市场,莫非一点蛛丝马迹也看不到?是习惯于不告不理、不曝光不监管,还是另有隐情?
更严重的问题是监管常被用来作为寻租的手段。这也许是在隐秘战线上非当事人难以知晓的事儿,但在“健美猪”事件中,央视仍然掀开了冰山一角。“健美猪”这种非驴非马的怪物,长于河南、售卖于江苏、流窜于国内市场,通过养殖、贩运、屠宰和销售等诸多环节,竟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比关公当年逃离曹营简直不知要顺利多少倍。记者在长达三个多月的调查中,却看到检疫形同虚设,即便没有任何合法证明的猪,也找到了直达南京的屠宰场的“黑色通道”。
食品不安全,最是监管不安全。(掀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