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摆渡为主的袁锡仁重归务农生活
袁锡仁向记者展示被救者的证明信(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在长江上摆渡20年,重庆老船工救起百来人,2007年申报“见义勇为”,执着讨要表扬,却屡遭拒绝。此事在网络上发布后,引发公众持续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月初,记者来到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芳阴村五组,走近这位执拗的老人。
白纸黑字加手印
为恩人作证
袁锡仁,69岁,小学文化,在长江边土生土长。39岁前,以务农为生,1981年和妻子杜位群买下一艘小木船,办齐营运执照,在家门口做起了摆渡生意。59岁时,当地政府因“超载”“未交罚款”“不服从管理”等理由,取消了袁家摆渡船的合法营运资质,“船夫”重归务农生活。
2007年的一个夏日,一则电视新闻搅乱了袁锡仁的生活。报道称,一名男子救了两名落水者,被授予“见义勇为”称号,并获得万元奖金。
时长不足一分钟的新闻,如一颗大石头跌入老袁心湖,泛起阵阵涟漪,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平静。“我在长江里分10多次,救过100来个人,肯定也能申报‘见义勇为’。”
有关救人的十几个故事,都发生在1981年至2001年间,袁锡仁当“船夫”的日子里。其中许多画面,他记忆犹新。有些细节已模糊,但有人帮他一起回忆——不少被救者住在本村或邻村,老袁逐一上门求助,请他们为自己当年的行为作证。
“黄长明、黄长华、杨才勇、邹树堂、张惺悦……”这些被救者的名字,都记录在一叠发黄的信纸上,伴随着一份详细的亲笔证明,替共同的恩人作证。
袁锡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92年“珞璜129号”船搁浅事件——载有80多名乘客的客船行至江心,突然搁浅。听到呼救声后,袁锡仁夫妻俩立即驾船赶到江心救援。“那艘搁浅船被拖时,船身已倾斜进水。我用自家渡船分两批救人,一共转移了80多人。”袁锡仁的说法得到了白沙镇多名目击者的证实。
同村的邹树堂在证明的结尾处写道:“我对袁锡仁非常感谢,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更多人则用“情况属实,特此证明”结尾。每一页纸的右下角,都留有证明人按下的拇指手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