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海口交通的“畅行无阻”,市政府还是下了一番力气的。部分断头路打通了,车辆分流不均的道路开口也将封闭了,人行天桥也在建设之中。一切似乎如人们所期望好的方向去发展,但透过窗口,看着外头疾驰而过、不见息止的电动车,霎时间又想起了被遗忘的东西。
道路修建在不大的地儿上折腾,汽车堵塞问题减轻了,我们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去哪儿了?
回想起前些时候的报道,海口滨海西路改造工程接近收尾,但从海港路口开始往西北侧,竟然全都改成机动车道;此事不得不让人引发思考。
海口禁“摩”,与汽车们共享主干道的摩托车消失了,但“聪明”的市民很快找到了新的代步工具——电动车。且不论现在常有违规入“道”的电动车,在失去非机动车道分流交通的时候,并没有拓宽的路面又将如何分配和承受车流呢?
人们很快从丛林法则中找到了默认的解决办法,主干道是那些披着铁壳的“大家伙儿”的,电动车很自然而然的驶入自行车道。而这样几乎是被规则强行分流的行为,在交通工具的使用者没有实际减少的情况下,原本就狭窄的自行车道变得更是拥挤和危险,而在海口市,大多非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并没有和人行道有着明显的分界线,于是不少地段的人行道自然而然成了“牺牲品”。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行走的人们成了它法则的“弱者”,以往的摩托车至少还有个嘈杂的马达声呢,而风行而过的电动车的声音则几乎是没有了。在混杂之中,人行道也渐渐的不那么“清晰”了。
人们将矛头对准电动车骑士们的时候,他们或许还会喊冤:我们的“地”儿没了,不走这儿没处走啊!
上述境况难免让人联想起十五、六世纪的“羊吃人”:当时英荷等国毛织业繁荣,促成了资本对羊毛的渴望。为了满足日趋兴盛的毛织品原料需求,贵族领主纷纷把自己土地和公共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圈占农民的土地。
联系思考,想想要给“铁家伙”让路而被“吃掉”滨海西路的非机动车道,再想想将淹没于各色“骑士”的人行道,何时“羊群”能各止步于各的牧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