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水桶占主流 安全隐患令人忧
市场现状:违规水桶占主流无证企业长期违法生产
海口网4月2日消息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5月1日实施的《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规定:桶装水生产企业重复使用的水桶必须为聚碳酸酯(PC)桶,PET桶(二甲酸乙二酯桶)不能用于饮用水的生产罐装。
记者走访三亚市解放路、胜利路的沿街商铺以及三亚第一市场的商铺时发现,八成以上的商户使用的桶装纯净水桶都是标注为PET的违规桶。不少商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关心的是桶装水的价格,对于桶的材质从来没有注意过。“不知道PET桶是禁止使用的,更不清楚PET桶加热会释放有害物质,如果真是这样,希望有关部门进行规范查处。”
记者在解放路的一个送水点看到,墙边放着的十几个空水桶上都有不少划痕,看桶底三角符号上的代码,18个空桶中13个桶底都标注PET,而正规的PC桶只有5个。
桶装饮用水的加工工艺看似简单,过程却十分复杂,它需要科学的加工工艺要求,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和专用的水处理设备、灌装设备、消毒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生产工人须经国家卫生部门体检、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第一次清洗消毒的桶要先浸泡消毒,消毒液浓度为120ppm-150ppm,浸泡30分钟。其次要清洗,冲桶时间为10秒以上,保证冲后的桶清洁、无菌、无杂质。然后把桶置入无菌间(空气净化后达1000级)进行第二次消毒,用无菌水高压冲洗内外桶壁。
专家提醒:PET桶加热可释放有害物质 使用者有致癌可能
有关专家介绍,PC桶底部有“PC”字样、QS标志和生产许可证编号;而“PET”桶底部则是“PET”字样,没有QS标志和生产许可证编号。由于PET桶高温易变形,通常无法耐受足够的高温消毒,部分企业为增加其使用寿命,省略了水桶重复使用时必要的高温消毒环节,因此,使用PET桶容易造成水质污染等安全隐患。此外,PET桶经过加热后会释放出有毒的致癌物质,高温消毒或其他作用导致桶体变形后,也会影响水桶的整体密封性,易造成运输、储存过程的水质污染。
专家提醒,从近几年对纯净水检测的情况看,微生物指标是比较容易超标的指标之一。这是由于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净水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等各个环节上。在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甚至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回收瓶盖再次使用,由于回收瓶盖的变形,造成瓶口不密封等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其中大肠杆菌达到一定指标,会引起人体腹泻。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人体中毒,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乙型链球菌则是造成人体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原菌;霉菌和酵母菌普遍分布于自然界,在食物中生长的霉菌在繁殖过程中汲取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并且散发异味,影响食品的感官,尤其是霉菌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
延伸调查:市场低价恶性竞争 部分厂家无奈两种桶交叉使用
一位不愿意透露厂家名字的负责人说,纯净桶装水不出厂的成本在2块左右,加上消毒、人工等劳动成本,流通到市场最低也得4-5元以上。他拿公司的消毒费用举例说,一瓶5斤装的消毒液140多元,像他们这样规模的企业一月就要用上10多桶,消毒成本也要2000多元。而一些小作坊使用禁止的PET桶进行灌装,重复使用也不进行任何消毒,基本是无成本经营,每桶水的售价仅两三元钱。另一家桶装水企业的王经理苦笑说,刚建厂的时候市场空间小,但每天也能销售200多桶,而当时的批发价格是4元,零售价卖到7元,销售旺季一天能卖四五百桶。2004年以后,桶装水市场逐渐被打开,企业的销量却出现了萎缩。一些人认为生产水是无成本的买卖,很多无证小作坊使用廉价的PET桶直接过滤灌装,售价仅二三元,干扰了中低端市场。“很多中低端客户认为,都是水一样喝,喝河里的水都没事,何况是桶装水。”现在只能减少投放PC桶,减少企业投入成本。
记者采访的第三家无证生产桶装水厂老板透露说,由于市场压价太低,此外还担心优质PC桶被调包,现在只有固定客户供水点使用PC桶,很多参与市场流通的桶装水桶已经悄悄换成了PET桶。
记者电话采访海口市一家生产PC桶的厂家了解到,18.9公斤标准的PC桶零售价格在30元左右,而海南市场上卖的PET桶价格才七八元,由于PC桶价格太高,企业在海南的市场迟迟没有打开,现在企业已改经营工程塑料颗粒。
海南省三亚市这些无证生产桶装水企业长期无证生产,所聘员工均没有健康证,几乎没有对水桶进行消毒,大量重复使用PET桶装水。所有的这些违规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为什么当地监管部门视而不见,放任违法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矿泉水和纯净水?
此次三亚桶装水事情的发展若何、结果怎样?本报将继续关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