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似乎掀起一场集中披露食品安全问题的“扒粪运动”。继前天上海曝出“过期染色馒头”、广州曝出“过期面包”后,昨天又扎堆曝出三起丑闻:合肥有面馆用“牛肉膏”添加剂,90分钟让猪肉、鸡肉变牛肉;为保鲜防腐,江苏江阴不良商贩将水银注入刀鱼体内;山东有餐馆为吸引顾客,用有毒的化学色素为菜调色。
这几条新闻,每一条都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90分钟猪肉变牛肉”,简直就是变魔术。盘点近段时间以来,已有很多食品被曝出质量问题,以致有人惊呼,别告诉我什么有问题、什么不能吃了,请告诉我还有什么没有问题,我还能吃什么。
回望这一系列食品丑闻,一个比食品安全的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这些问题很少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而多是媒体报道的结果。比如,除了“牛肉膏”是合肥工商部门发现的,其他毫无例外是媒体暗访的结果:上海染色馒头是央视暗访的结果,江苏“水银刀鱼”是有网友微博直播过程后,媒体跟进调查的……
也就是说,食品安全问题患上了严重的媒体依赖症。人们难以从食品监管部门那里获取信息,而媒体扮演着曝光的主角,这意味着正常监管制度的失灵。这让消费者很没安全感。
为什么呢?因为媒体的监督手段、监督资源、监督视野总是有限的,多数只能是个案曝光,无法做到制度性的监管。新闻是易碎的,很容易随着热点的过去而归于平淡。人们之所以愿意纳税供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就是想让自己吃得放心,获得一种制度保障的安心。可是,如今这么多问题要依赖媒体曝光,又让人担忧监管部门是否在其位不谋其政。
媒体对食品安全展开“扒粪运动”,这可能不是问题的关键;更关键的,还是先对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开展一场“扒粪运动”,查查他们的懒政和不作为。 (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