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4月15日消息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刊出的通知,今日上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就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引人关注的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数据进行公布及答记者问。从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度强调保持物价稳定的表态来看,中国当前仍面临较高通胀压力和复杂经济形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是政府“今年最为紧迫的任务”。
CPI或将破五 年内仍有加息可能
每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之前,各机构、专家学者都会给出相应的预测数据。涉及3月份CPI,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3月CPI同比涨幅为5.2%。申银万国给出的预测是5.3%,中信证券对3月CPI同比涨幅的预测数据为5.2%。中金公司分析认为,由于3月下旬食品价格上涨较明显,预计3月CPI同比上涨5.3%。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也预测,3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甚至超过5%。巴曙松同时表示,上半年通胀压力大于下半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从三月份情况来看,国内各类商品价格都处于高位,通胀预期较强。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因此3月份CPI有可能破五。
为应对通胀预期,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两次加息,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密集的货币政策调控也显示中央政府控制通胀的决心。其中最近一次加息是4月5日清明节当天晚间,央行宣布从第二日起各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此次加息之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多个机构预计,今年年底前,央行还会加息。对此,郭田勇表示,年内加息有可能,加息有助于消除资产泡沫,克服通胀预期。
关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一季度GDP将同比增长9.6%,较去年四季度的9.8%小幅回落。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5%,而高盛亚洲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则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9.7%左右。
保物价稳定成今年最为紧迫任务
3月份,我国各地的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但涨价的趋势仍有抬头。根据商务部一项数据显示,3月中上旬鸡蛋、水产、各类鲜菜价格显著回落,但粮食、食用油、肉类、禽类价格继续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三周累计涨幅达到3.2%。
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等问题是目前遇到的主要挑战。会议强调,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也是今年最为紧迫的任务。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部署,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国际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与此同时,财政部副部长李勇近日在《中国财政》发表文章称,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
从市场动态来看,近一段时间以来日化、酒业等行业纷纷“喊涨”观望,如此形势让CPI面临上涨趋势。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全力控制价格上涨。4月初,国家发改委约谈包括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百货商业协会、饮料行业协会、奶业协会、家用电器协会等在内的17个行业协会的会长、秘书长等负责人,强调维护价格稳定的重要性。发改委要求,各协会和企业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稳定价格的工作,确实需要调价一定要和协会、政府沟通。
此外,日前国家发改委还部署开展电煤价格专项检查,强调将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发改委同时指出,将“对不严格履行合同和合同兑现率低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
4月起部分经济数据将采用“环比”
为应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在不断修正数据统计方法与指标。本次公布统计数据时,就将会有一些具体的变化。据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今年4月份起,将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统计指标的环比数据。
环比速度即是相邻两期对比的结果,这与同比速度的对比基期是上年同期有所不同。专家表示,环比速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短期经济变化,是国际上公认的进行短期经济趋势分析的有效工具。通常情况下,环比统计数据的波动幅度大于同比统计数据的波动幅度。
此外,国家统计局相关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季节因素影响到两个对比时期数据的可比性,因此环比统计需要通过季节调整模型对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郑祥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