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青少年宫
海口网4月22日消息 类似于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这样的文化场馆,曾经是几代青少年和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精神乐园,记录和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然而,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今大多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已陷入了尴尬的困境,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存与发展问题。不少文化场馆为资金所困,使这些原本为公益活动提供阵地的场所,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它们或成为各类收费培训班的经营载体,或租借挪为他用。
近日,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走访海口市文化场馆了解到,青少年宫作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娱乐功能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专注青少年培训工作及校外公益活动的开展。工人文化宫的经营则进入了“怪圈”,姓“公”很难享受到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专注公益却又不得不兼顾市场自负盈亏,这些单位在实际运行中,有相当部分是自收自支。
海口市青少年宫,如今的空地昔日是游乐设施
海口市青少年宫始建于1975年,是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属非营利性公益性场所,是海口市青少年的娱乐天地。建设之初,里面有一个露天电影院,电影院旁还配有很多青少年娱乐项目。1987年,露天电影院彻底停业。1993年,国家拨款100多万元在原露天电影院的位置上建起了青少年娱乐场所,但由于经费不足、设备陈旧等原因,这些娱乐设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00年被拆掉。娱乐项目越来越少,宫内的培训机构却逐渐兴旺,曾一度被称为“培训宫”。
琳琅满目的培训项目
为了改变青少年宫被误认为培训机构的形象,海口市青少年宫这几年开展了许多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据了解,2010年海口市青少年宫举办活动54次,吸引了近20万青少年参加。“青少年宫是一个公益性机构,是学习、休闲与娱乐的场所。日常的运营经费中政府的财政拨款仅为70%,剩余的部分我们只能通过培训机构收取的一些费用进行补充。这些营利的经费除了维持日常运转,还要回馈社会,投入到青少年宫开展的公益性活动中。”青少年宫活动部颜老师说。据她介绍,青少年宫为了保证公益性质,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开展公益性活动,但是上级主管部门拨下的活动经费也仅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培训项目的收费是补充这些活动经费的重要途径之一。
琼山区青少年宫也存在着这样的状况。1989年,琼山区青少年宫和一位老板合作建了现在临中山路的一座楼,少年宫和房产商按比例分房,少年宫占其中的3层楼,剩余为开发商所有,这也就造成了琼山区青少年宫栖居于民宅中的现象。据青少年宫孙主任介绍,目前琼山区青少年宫共有14名工作人员,只有6名是财政拨款的正式职工,其余的8位是自筹自支的,目前靠出租铺面的收入来发工资。
栖居于民宅内的琼山区青少年宫
琼山区青少年宫工作人员李大姐告诉记者,每年青少年宫在与儿童有关的节假日都会举行公益性活动,例如“六一”晚会,或者是扶持特困学生,政府每年拨款3万元作为活动经费,但是一年的活动经费至少要花费8万,5万元的缺口资金只能依靠铺面出租及培训收费来补充。该工作人员表示,青少年宫如果想发挥更多公益性的作用,显然是有困难的,出租场地和采取收费培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工人文化宫:举步维艰外租场地维持运营
相较于有政府财政拨款的青少年宫而言,另一类文化场馆——工人文化宫的发展则步步艰难。姓“公”却很难享受到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专注公益却又不得不兼顾市场自负盈亏,他们只能靠外租场地来维持运营,也很少能够举办相应的公益性活动,这已成为目前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运营的“怪圈”。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因建筑年久失修、设备落后、功能不全,已于2010年7月拆除进行改造。曾经辉煌的海南省各地工人文化宫,而今已淡出了广大职工的视线。
琼山区工人文化宫窄小的入口
记者走访琼山区工人文化宫发现,该办公楼前面的篮球场停满了车辆,办公室在一层一个不足30平米的小房间内,办公桌椅陈旧。据办公室云姓工作人员介绍,办公楼一共有三层,一层出租给了咖啡厅,二层开设了台球室,三层作也租借给了其它单位作为培训教室。他说,琼山区工人文化宫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仅有不足10名员工,在岗员工仅有一半,运营资金靠铺面出租维持,经营举步艰难。
琼山区工人文化宫前面的篮球场平时挪为停车场,是经营费用的一大补充
“工人文化宫经营已捉襟见肘,不得不‘以商养文’,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的情况。”该工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文化宫一方面要承担公益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却又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自收自支的情况,只能依靠场地出租维持生存,大大制约了其公益职能的发挥。
红火一时的文化精神乐园
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这样的文化场馆曾经是几代人红火一时的精神乐园,记录和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它们的出现曾经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很多人流连忘返,这些文化场馆中曾经无数次举办下棋、演出、书法、画展等各种活动,也有电影院或娱乐设施,还有很多有关艺术、文学、历史等的讲座。
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的沉寂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隐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民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电视、录像、网络等各种娱乐设施的普及,KTV、浴场、酒吧等各种娱乐场所的出现,到类似的文化场所来看录像、看演出、借图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社会上娱乐形式的丰富多彩,让它们原有的运作模式开始显得难以适应,其文化活动阵地的功能也日益弱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工人文化宫似乎已经淡出市民的视线,而青少年宫的娱乐性也大大缩水,成了众人眼中的“培训宫”。而今,这个词语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甚至显得有些陌生。
“工人文化宫热度的冷却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工人文化宫本身的‘两难身份’有关”,海南省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说,大部分工人文化宫是自行收支、自负盈亏的单位。为了生存,一些工人文化宫不得不开始出租场地和举办培训班。“经费紧张,但是事业单位的性质又决定工人文化宫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这种身份让文化宫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法活跃起来。”这位工作人员说,如果不能对工人文化宫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明确,不能把工人文化宫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一视同仁,那么,工人文化宫的生存发展将更难。
在公益活动中寻找突破,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发展
当谈及海口市青少年宫未来的走向,活动部颜老师表示,青少年宫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教育方面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要发挥传统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转换角色,改革创新,寻找卖点,绝不是一门心思考虑办班收钱,而是从共青团中央提出的青年文化建设大局来思考,策划系列大型青少年文化活动。青少年宫未来将注重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凸显公益性,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培训机构的一大显著特征——在公益活动中寻找自身发展的特色之处。琼山区青少年宫孙主任则指出,目前的青少年活动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青少年的成长还需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活动场所还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在历经了近60年的风雨后,于去年进行改造。该项目立足于将文化宫打造成一流的“职工的学校和乐园”,预计最迟在2012年底,一个崭新的工人文化宫将和海口市民见面。新的工人文化宫将依托解放路商业圈,努力连接人民广场、“一园两湖”和海秀商业中心,形成连接老城区的观光休闲商业带。同时,它是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消费综合体验基地。
据资料显示,海南全省18个市县工人文化宫,除了海口市、昌江、文昌市和琼海市文化宫还开展部分活动,主要为职工提供无偿使用的影视播放和琼剧演出场地、体育休闲场地外,其余市县均商业化改作他用,工人文化宫变得名存实亡。
在此情况下,海南省总工会决定在今后几年内,全省工会争取用3年时间,把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等10个市县的工人文化宫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竞争实力强、两个效益突出、深受职工群众欢迎的新型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海南省工会企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也应运而生,为工人文化宫的发展规划了崭新蓝图。规划提出,要建立新形势下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统筹规划、重点扶持的要求,拓展投资渠道、集中使用资金,建设一批有竞争实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新型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促进职工文化事业整体功能的发挥。
对此,海南省总工会郭副主席介绍,海口工人文化宫是公益文化和商业的有机结合,“如果只做公益性的活动,这个机构只存在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机构经营困难。工人文化宫的功能随着社会历史潮流的向前发展,已经产生变化,需要赋予新的内涵。文化宫未来将是一个文化大厦或者职工之家,有办公、娱乐、休闲度假等场所结合商业运营。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有政府的扶持,但是经营也要走市场化,用这样的手段去促进工人文化宫的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