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篇
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劳死”的关注:25岁的普华永道女员工潘洁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其生前发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说,别干了”等,更是惹来众多关于“工作与身体”的热议。
事实上,近来众多关于“过劳死”的消息,在诱发职场人士重新思考人生的同时,也再次让众多白领关注“过劳死”的种种症状。近日,本报联合搜狐健康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参与调查者担心过“过劳死”的悲剧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六成人“被工作狂”
“忙到天昏地暗”、“我要睡觉”……潘洁微博里表达的疲惫与无奈让众多职场人士感同身受。
4月18日至4月22日本报联合搜狐健康发起的“你恐惧过劳死”的调查一经推出,就得到广大网友的踊跃投票,在参与调查的近两千人中,以20-50岁的中青年居多,大多来自文化教育、IT、通讯、制造业和商业等行业。
本次调查中,有近五成网友表示自己“经常加班、熬夜”,近三成的网友“偶尔加班、熬夜”。而“经常加班、熬夜”带来的后果则是参与调查的人中多数人都已经开始出现“过劳死”的早期信号,其中,出现记忆力减退的人最多,占调查人数的近两成,其次出现较多的症状依次为“睡眠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情绪容易失控”等。
谈到“经常加班、熬夜”的原因,多数人表现出了无奈。其中,近七成网友表示自己“并不是工作狂,但是工作量太大,不得不加班”,两成多的网友表示“已经算是准工作狂,每天要工作10小时”,只有不到一成的网友表示为主动自愿加班,“算是工作狂”。
“过劳死”并非累死的
相较于以往对“过劳死”的一笑而过,在案例频现的今天,很多人对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的“过劳死”产生了恐惧。
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的网友中,表示从未担心过自己会出现“过劳死”的人仅占三成,其余近七成的受调查者表示“经常担心”或“偶尔担心”自己也会出现“过劳死”的情况。
对此,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表示,“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其中“过劳死”有很大一部分表现在心脏病上,但又不完全是心脏病,其他诸如肿瘤、脑卒中等也会有“过劳死”的表现。
不过,并非所有劳累的人群都需要时刻担心自己是否会出现“过劳死”。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表示,“过劳死”,从字面理解就是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的猝死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染病不治而亡,它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曾强也强调,出现“过劳死”的人必然是具备其他基础病的或有潜在的基础病。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孙阳也强调,包括此前华为“过劳死”员工在内的一系列“过劳死”案例中的主角无一例外,皆是有病理基础的,只是有的可能并不自知。
据孙阳介绍,“过劳”只是一个诱因,大部分“过劳死”的人并非因“累”而死。她强调,如肝、肾、心脏等脏器出现功能紊乱的人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人群特别容易因为过度劳累而死。
出现以下信号须警惕“过劳死”
1.大脑过度疲倦,而且维持时间长,甚至长达六个月以上。当你觉得过度疲劳时,就表明大脑已经工作太久,已超越它的承受能力了,它已经暗示你需要放松与休养了。如果能及时休养,它或许还会转好,但如果继续消耗下去,则难免会导致大脑功能受损,主要是想的功能会受损,所以接下来可能伴随记忆力不强了,或者头脑不够灵活了。
2.身体虚亏,容易感冒,发烧等。当大脑不够放松,压力过大,而且维持时间长时,也会导致身体紧张,精力流失很快,从而导致心气虚亏,心阳不足,肾气不足,从而导致身体的气血失调,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于是,就会频繁感冒,流鼻涕。甚至天气热时,也能呈现感冒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心阳过度虚耗所致的。伴随的还有可能工作能力、心算能力也下降了。
3.情绪容易暴躁。当大脑长期不能放松,身体也过度消耗时,就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你会觉得耐心缺失,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急躁,发火。这也主要是因为你的身心渴望放松,不想再支出精力了,所以潜意识里不想再做事情了,自然也就没有耐心了。
4.容易出现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血压容易升高。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压力的状态下,血压就会升高,从而也可以引发心悸、失眠、心肌梗塞等。
5.突然大量脱发,出现斑秃、早秃等,或是频繁去洗手间,性能力下降等。这些都主要是因为大脑、身体消耗过多,导致气血虚亏,肾气亏损,头发营养不够,所以容易脱发。同时,膀胱、肾脏的功能也开始衰退,从而导致尿液的控制功能开始下降,频繁去卫生间,也可能出现性能力衰退的现象。
6.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难解乏,这主要是因为睡觉时不够放松,甚至还在担心明天、后天的事情,所以心不能安,睡眠质量不够。抑或是因为身心消耗过多,大脑神经的调节功能下降,所以影响睡眠。
7.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头疼往往是过度使用大脑,严重虚亏的征兆,而耳鸣也是肾气亏损的明显特征,目眩也是气血虚亏的明显特征。而检查没有结果,往往是因为机器容易检查出器质性疾病来,而气血方面的毛病,则往往需要配合心理的诊断,以及中医的望闻问切,那样效果更明显。
服务篇
心理健身营养医学专家齐出招
摆脱亚健康才能彻底远离“过劳死”
越来越多的“过劳死”案例,让我们意识到是行动起来的时候了。而要想远离“过劳死”,最根本的方法无非还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理,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状态,建立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准则。本期,我们请来各方专家,为您一一支招,摆脱亚健康,远离“过劳死”。
看喜剧片缓解压力
每个人在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计划一定要可行且能落实。当你感到工作很吃力,很紧张,经常需要加班,在规定的时间里不能完成你的计划和目标时,你就应该学会放弃,重新调整工作目标和状态,记住有句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尤其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后,有必要学习放松。比方说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看看喜剧片(不要看压抑、低落、打斗刺激的片子),从事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活动等,都有助于注意力的转移,让紧张的身心状态放松下来。
心理专家指出,艺术本身可以帮助一个人娱乐身心,有放松的作用,但过度消耗精力,尤其是加上没有适当的休养,则容易出现身心俱损的局面,而适当的艺术活动则是有益的。它能让你敞开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更多的生命动力。
适当的心理调节很重要。专家指出,如果觉得疲劳了,坐着,或者躺下来,做个简单的从头到脚的放松,也能有助于身体精力的恢复,从而实现精神上的放松与愉悦。你也可以学习一些心理调节技巧,比如催眠,可以在睡前加入催眠指令,帮助自己放松,恢复精力。白天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大笑的活动,笑一笑,十年少,欢笑可以让你脉解心开,压力等情绪顿时放下,从而身心放松。
总之,适当放下欲望,觉察自己的身心需要,循序渐进地工作,适当休养,这才是工作、身心的平衡之道,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发现、学习、平衡好它。
把握“8小时以外”生活
虽说压力无处不在,但专家表示,对白领一族而言,也别把“减压”想得那么复杂,减压的方法,也是无时不在的,充盈着我们的生活。
专家忠告那些“工作狂”的人,千万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搅在一起。大力提倡“8小时以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休闲娱乐,旅游交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减少压力,缓解疲劳的作用。
此外,研究显示,合理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预防疾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可以延年益寿。现代人的工作特点往往静而不动,尤其是白领一族,每天工作在电脑前,一坐就是数小时不动,最易使人疲惫。要想保持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最好每天抽出时间散步或户外活动,每次30~45分钟。刚开始时,也许你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提高。
专家认为,具体的休闲运动方式可以依据个人喜好来选择。如果你喜欢漫步,慢跑或其他动态练习,有规律地安排每周两三次锻炼,都可以适当地缓解工作压力;如果你喜欢安静,选择一个优雅的环境,伴着灵动的音乐独自享受咖啡和美文,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放松你的身心;也可以通过和朋友们说笑,完全释放你的身心,以达到解压效果;当身心俱疲时,补充睡眠也是很好的解压方式;不妨周末的时候约上3或5个好友一起逛街购物、抑或是驾车到户外,感受大自然能量等,做自己喜欢的事。
专家表示,尽管一些解压方式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如果白领一族懂得并且学会随时随地进行适当的解压,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一定要选择个人喜欢的方式,才能达到舒缓心理压力的效果。
冬虫夏草抵不过每日一鸡蛋
“上半生花健康挣钱,下半生花钱挣健康”,说出了很多上班族的心声。专家表示,这绝对是错误的做法。据营养师介绍,很多病人工作繁忙,熬夜加班,连饭都没空吃,靠一味追求高品质的营养品“补回损失”:蔓越莓、月见草油变成了正餐,冬虫夏草和燕窝成了宵夜的主角,还有各种进口的钙片和抗氧化剂……
专家表示,比黄金还贵的冬虫夏草就算吃得再多,益处也比不过每天早上来一个普普通通的鸡蛋;补钙的营养计划更是一辈子的事,只有结合自己的情况和规律服用才能有效,几十块钱一克的氨基酸螯合钙就算吸收率再高,不坚持服用也不如几毛钱就能满足同样需要的碳酸钙。
因此,要想有健康的身体,需要坚持做好每日的饮食工作,根据“膳食宝塔”原则,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少食肉类和油脂食物,保证充足而均衡的营养摄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调节能量代谢的维生素B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可以减轻应激损伤等都是需要牢记的。而饥一顿饱一顿、吃不科学的快餐食品、频繁应酬的花天酒地则应该坚决制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