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大盘冲高回落,一度跌破60日支撑并逼近2900点。今年以来沪综指首次出现“四连阴”走势,市场谨慎观望气氛浓厚。分析人士指出,紧缩政策持续、资金面偏紧、一季报“变脸”是近日大盘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当前大盘上涨动力缺失,弱势格局难改。
资金面冲击:量变到质变
自2010年启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央行已经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加息,特别是今年以来,上调存准率的频率达到每月一次。就在市场认为紧缩的边际效应递减、对频繁提准“麻木”的时候,流动性却在不经意间掀起波澜。
纵观年内4次“提准”,除了春节前1月份资金利率大幅飙升之外,2、3月份缴款日前后的资金利率上升幅度并不大,特别是3月份资金利率的波动更趋平稳,反映市场资金面充裕、对提准有所预期。然而,就在到期资金量位居年内峰值的4月,资金利率却在21日缴款日出现大幅上升,隔夜SHIBOR大涨177.64个基点;本周虽然有所回落,但其余期限品种继续走高。此外,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本周也大幅走高。
对于近期资金利率的大幅走高,月末以及“五一”小长假导致的资金面压力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不过更为根本的原因恐怕在于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累积效应。虽然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超过9000亿元,本周达到2960亿元,但是充裕的到期资金量只是基础货币投放。在持续的紧缩政策下,货币乘数正在不断降低,量变引起质变,流动性的紧张最终体现在了近期资金利率的波动中,从而对市场构成较大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5、6月央票到期量比较小,这意味着即使央行不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市场自身的流动性也依然会比较紧张。更何况,16%的M2增速目标远低于前两年,新增外汇占款高企,输入型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地产调控与政府目标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下,紧缩政策仍将持续,特别是6月份CPI翘尾将达年内峰值,货币政策会否提前收紧值得高度关注。
一季报“变脸”:或只是开始
在紧缩预期的持续压制下,前期大盘震荡向上的推动力量很大程度上缘于业绩增长,靓丽的2010年年报以及良好的2011年一季报预期一度成为市场的绝佳题材。然而,随着一季报的公布,大量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对市场情绪造成极大冲击。
从已公布数据来看,2010年全部A股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7.24%,已公布一季报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5.98%。这其中,去年业绩表现较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为“雷区”。已公布一季报的中小板股票有449只,有113家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已公布一季报的创业板股票有191只,43只个股业绩同比下降,业绩同比增速超过100%的仅有39只,这显然不符合创业板“高成长性”的定位。中小板特别是创业板的高估值建立在业绩高增长的前提基础上,如果业绩高增长不能持续,那么估值显然就成了“泡沫”,从而导致创业板近几个交易日遭遇“戴维斯双杀”大幅下挫。另外,新股发行速度加快也造成了资金面的恐慌,加速了创业板的破位下跌。
需要指出的是,一季报业绩变脸很可能只是“开始”。一季报业绩下滑无疑与货币紧缩政策相关,一般经验认为,货币紧缩政策传导到上市公司业绩需要6到9个月时间,如此一来,二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是否出现拐点就更加值得担忧。即使一季报冲击过去,在7、8月份2011年半年报公布之前,关于业绩的担忧也很可能继续困扰市场。
震荡还是转向:关注节后数据
上证综指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大盘重新回到一个月前的水平,周三盘中更是一度逼近2900点关口。短短四个交易日,大盘从3000点回到2900点,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已经转向、下跌趋势开始呢?
作为影响市场的两个根本要素,流动性和业绩近期双双掉头,是市场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似乎找不到任何利好来支撑市场反攻。不过,连续四个交易日的下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利空因素,与此同时,当前权重板块的估值仍属合理,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市场预期之中,因此市场可能也不会出现去年4月份那样的大跌。
短期来看,节后资金面、上市公司一季报、4月份通胀数据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将是影响大盘走势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超预期负面因素的冲击,那么大盘可能在2900点上下继续弱势震荡,否则,市场可能进入中期调整阶段。中长期来看,市场如要再度展开一轮新行情,可能还需等待通胀出现明显回落、紧缩政策出现放松的预期。分析人士指出,2900点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如果市场在2900点之上可以理解为震荡,如果跌破2900点,则意味着市场存在“转向”风险。
相关新闻
七大利空合围:A股三连阴后何处去?
今日市况:A股陷入"春困行情" 两原因向下看齐
八大机构:A股陷窄幅平衡市格局
分析:个税起征点调高对A股影响较小
A股跌破3000点 下行风险仍存
通胀压力下A股难以全面开花 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A股本周将迎重要时间节点 上攻需量能配合
存准率再上调 会否撼动A股上行趋势
偏紧政策难改善 A股结构性行情高度有限
3000点成铁底 A股首现进入主升浪迹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