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已有千年历史的四川汶川县水磨镇因古时有很多以水为动力的水磨而得名。如今,水磨镇已无水磨,远观却如丹青所画,恍如水墨。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建筑、川西风格岭南韵味的门楼、白脊灰瓦青石铺路的禅寿老街,还有那一栋栋装饰着羌族图腾和藏式彩绘的精致小楼,都是那样和谐相融,伫立在群山之中、融汇于天地之间。
这样美景,游客无不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记者随人潮在老街上细细品味这座在“5·12”大地震的断壁残垣中奇迹般恢复生气的街镇。只见在这条1000多米的石板老街两旁,家家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户户高挑起喜庆的红灯笼,满街雕花木门里面,摆着琳琅满目的藏族、羌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大街小巷中飘荡着水磨老腊肉、石磨豆花和“九大碗”流水席诱人的香气。在原址上原汁原味重建的古老戏台还是那样色彩斑斓,精雕细刻的禅寿老街古牌坊依然那样厚重端庄。唯一不同的,在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水磨羌城”里,点缀在古老建筑周围的一个个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西式酒吧、画廊、艺术品商店,为这座美丽纯粹的中国小镇注入了现代韵味。
记者还记得时任广东佛山市长助理、水磨镇援建指挥长刘宏葆说过的一句话:“水磨的重生,不应该是砖瓦盖出来的,而应该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他们不仅做到了,而且还把多种文化符号融汇在这里。
水磨的建设者们着眼未来精心规划,先后投资10多亿元,拆除或迁走了曾经是水磨几十年来经济支柱的6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大学城、藏羌文化走廊和一大批旅游、民居、绿地、文化演艺等设施,用灰瓦白墙、青石铺路的方式,为古老的水磨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带来时代的进步和对传统的尊崇。去年的“5·12”两周年之际,联合国为水磨镇颁发了“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牌。
记者走进一家叫“龙门客栈”的店铺,刚刚坐在一张临窗的茶座上,店老板龙刚就赶紧招呼老板娘给沏上了一杯碧绿的明前羌芽,轻抿一口,满嘴芳香。龙刚自豪地说,他家的这座客栈能吃、能住,但最让客人满意的还是茶,去年开张以来,人少时每天有2000多元收入,现在每天的收入最多可达到5000元左右,日子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
地震前在镇上一家工业硅厂干了20多年的宋祥丽,现在是水磨镇一家火锅店的老板,每月的收入从过去打工时的1000多元上升到现在的近2万元。“全国各地和外国的游客每天都有几千人,最多时一天有上万人次,火锅店的生意特别好。”身上围着围裙的宋祥丽一开口总是笑意先出。她指点着自己的火锅店说:“小时候我们住的就是这种木头房子,但远没现在的这种漂亮,周围邻居家家户户门窗上的雕花图案都不一样,刚修好回来一看,都找不到自己的家门了。地震前这里的高烟囱特别多,早晨起来满屋灰,路上有水时满地都是泥。现在的一切都是这样完美。”
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水磨,听着乡亲们满意的唠叨,镇党委书记王志勇心里乐开了花:“水磨镇的重建群众十分满意!十分感谢!”
【记者感言】中华民族愈挫愈勇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从水磨古镇的重建中可见一斑。
相关新闻
温家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