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特别报道:在洒满阳光和爱的大地上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5-12 16:04

 

  5月12日,这是公祭仪式现场。当日是汶川5·12地震三周年,群众纷纷来到老北川县城祭奠。三年了,新北川就在不远处,生活早已沧桑巨变,亲人们你们还好吗?新华社记者李桥桥摄

 

  5月12日,一位女子在老北川祭奠亲人。当日是汶川5·12地震三周年,群众纷纷来到老北川县城祭奠。三年了,新北川就在不远处,生活早已沧桑巨变,亲人们你们还好吗?新华社记者李桥桥摄

 

  5月11日,四川省广元市女学生参加红十字博爱学校投入使用剪彩仪式。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国资委共同发起“5·12灾后重建中央企业援助基金”,包括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材集团公司等在内的90余家中央企业累计捐资3.98亿元,在四川、甘肃和陕西等地震灾区建设博爱学校、乡村卫生院等项目。目前,中央企业捐资建设的博爱学校90%以上已经投入使用。新华社记者汪永基 摄

 

  一位卧龙老人买菜回家(2011年5月1日摄)。卧龙,中国最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之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所在地。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紧挨着震源地的四川卧龙遭到极大破坏。震后,卧龙响亮地提出了“恢复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环境,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丽幸福家园”的口号,经过3年的历程,一个美丽的新卧龙已初步崛起:居住在高半山的400多户农民迁移到河谷地带,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大熊猫也因此有了更多的生存与活动空间;今年动工兴建的新的研究中心和位于都江堰青城山脚下的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都将在明年投入使用;包括大熊猫野化放归等一批科研课题,在卧龙持续展开…… 新华社记者 李桥桥摄

 

  一名工人在北川县桂溪乡中学工地施工(2009年1月13日摄)。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浴火重生,世界为之震撼!这是曾被国际社会视为难以攻克的艰巨挑战—— 3年内,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近2000万的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重现勃勃生机……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世界为之瞩目! 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拼搏创造的人间奇迹—— 3年来,修通的城乡公路可以绕地球一圈多,修建的居民住房达657万套(户),建设水平和发展基础远远超过灾前…… 从废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超越。奇迹背后,是中国力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奋力夺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书写了人类灾后恢复重建史上的壮丽篇章!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北川当地群众在山东省对口援建北川新县城项目竣工移交仪式现场夹道欢送山东援建者(2010年9月25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浴火重生,世界为之震撼!这是曾被国际社会视为难以攻克的艰巨挑战—— 3年内,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近2000万的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重现勃勃生机……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世界为之瞩目! 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拼搏创造的人间奇迹—— 3年来,修通的城乡公路可以绕地球一圈多,修建的居民住房达657万套(户),建设水平和发展基础远远超过灾前…… 从废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超越。奇迹背后,是中国力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奋力夺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书写了人类灾后恢复重建史上的壮丽篇章!新华社记者江宏景 摄

 

  新北川鸟瞰(2011年3月28日摄)。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浴火重生,世界为之震撼!这是曾被国际社会视为难以攻克的艰巨挑战—— 3年内,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近2000万的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重现勃勃生机……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世界为之瞩目! 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拼搏创造的人间奇迹—— 3年来,修通的城乡公路可以绕地球一圈多,修建的居民住房达657万套(户),建设水平和发展基础远远超过灾前…… 从废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超越。奇迹背后,是中国力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奋力夺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书写了人类灾后恢复重建史上的壮丽篇章!新华社发(莫定友摄)

 

  江堰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养护花卉(2010年1月29日摄)。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浴火重生,世界为之震撼!这是曾被国际社会视为难以攻克的艰巨挑战—— 3年内,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近2000万的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重现勃勃生机……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世界为之瞩目! 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拼搏创造的人间奇迹—— 3年来,修通的城乡公路可以绕地球一圈多,修建的居民住房达657万套(户),建设水平和发展基础远远超过灾前…… 从废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超越。奇迹背后,是中国力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奋力夺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书写了人类灾后恢复重建史上的壮丽篇章!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这是2011年4月17日拍摄的由成都军区空军援建的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九年制学校。平坦的马路、敞亮的学校、整洁的园区、真诚的笑脸……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灾区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实现突破性进步。新华社发(刘应华摄)

 

  这是2011年4月17日拍摄的四川省汶川县特殊党费捐建的七一映秀中学。平坦的马路、敞亮的学校、整洁的园区、真诚的笑脸……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灾区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实现突破性进步。新华社发(刘应华摄)

 

  左上:在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时年5岁的方俊杰在自家废墟前吃方便面(2008年5月19日摄)。地震时,他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冲出教室,虽然从楼梯上滚落下来受了点伤,但还是躲过了一劫。左下:方俊杰在板房幼儿园内上课(2009年5月6日摄)。震前在火车站做装卸工的父亲此时已在当地一家大型企业干上了叉车驾驶员的工作。右:方俊杰在爸爸新买的小轿车内玩耍(2011年5月8日摄)。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震后1周年前夕和3周年前夕,摄影师3次走进震区,用镜头记录下那里孩子们3年来的变化。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稳定,脸上的笑容成了那里最温暖的风景。新华社发(张晓理摄)

 

  这是2011年4月17日拍摄的已建成的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新社区。平坦的马路、敞亮的学校、整洁的园区、真诚的笑脸……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灾区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实现突破性进步。新华社发(刘应华摄)

 

  上图:这是2009年5月10日拍摄的正在重建中的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景区入口处。下图:这是2011年4月17日拍摄的建成的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景区入口处(拼版图片)。平坦的马路、敞亮的学校、整洁的园区、真诚的笑脸……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灾区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实现突破性进步。新华社发(刘应华摄)

 

  5月10日,课间休息时,何润(前左)向姐姐何小倩请教数学问题。姐妹俩都读初一,在一个班里。何先伦,今年43岁,东河口村人,青川县关庄邮政所邮递员,“5·12”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大嫂、二哥二嫂、弟弟弟媳和堂哥,由于大哥早年去世,他成为家庭唯一的男人。地震让二哥的女儿何小倩,弟弟的女儿何元敏成了孤儿,何先伦毫不犹豫地把两个侄女接到家里,和自己的女儿何润一起住。“几个年龄相当的姐妹在一起会比较容易走出地震的阴影,”何先伦说。震后两年里,何先伦除了肩负着5个乡镇的邮政投递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每天早上6点,何先伦和妻子起床之后,就开始帮孩子们做早饭,妻子则要去镇上打工。7点,他将孩子们送出家门,自己则开始送信。青川县处处山峦,再加上地震的损伤,很多道路路况很差,有时候从一家送到另外一家,需要走15公里山路,而何先伦每天送的报纸基本都在300份左右。但不管有多忙,每天11点半,何先伦还必须赶回家给孩子们做午饭。当时,何先伦每月工资1000左右,为了担负全家的生活费用,妻子范连会去了镇上一家餐厅打工,一个月能挣1000元。这样的收入,要抚育3个小孩仍是很吃紧。但即便这样,当得知小倩想要点读机后,他仍是狠心花1000多元买了一台。为了三个孩子方便上网查找资料,老何还给孩子买了电脑和打印机。汶川地震后,国家和社会对孤儿有很多扶助政策,每月会给地震孤儿发放一千多元的基金,但何先伦一分不花,全部给两个侄女存着,“等她们长大成人后,我会一分不花地把钱全部给她们。” 2011年春节前,何先伦一家五口搬进一栋三间两层的楼房,住在90多平米的二楼上。何先伦把一个大房间隔成两个单间,他和妻子住没有窗户的一间小屋子,宽敞明亮的则给孩子。“只要三个娃娃高兴,好好学习,再苦我都觉得值了”。现在何先伦已经从邮政所的临时工转成了正式工,涨了工资。他让妻子辞掉餐馆工作,每天负责小孩的起居生活。何先伦更将空余的时间放在孩子们身上,常常利用送报刊杂志的机会从老师那打听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天天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将报纸上有用的知识读给她们听。他说:“三个孩子是我们的全部,我只有把她们教育好,我才能不辜负二哥、弟弟!”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5月11日,何先伦一家人在吃午饭。何先伦,今年43岁,东河口村人,青川县关庄邮政所邮递员,“5·12”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大嫂、二哥二嫂、弟弟弟媳和堂哥,由于大哥早年去世,他成为家庭唯一的男人。地震让二哥的女儿何小倩,弟弟的女儿何元敏成了孤儿,何先伦毫不犹豫地把两个侄女接到家里,和自己的女儿何润一起住。“几个年龄相当的姐妹在一起会比较容易走出地震的阴影,”何先伦说。震后两年里,何先伦除了肩负着5个乡镇的邮政投递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每天早上6点,何先伦和妻子起床之后,就开始帮孩子们做早饭,妻子则要去镇上打工。7点,他将孩子们送出家门,自己则开始送信。青川县处处山峦,再加上地震的损伤,很多道路路况很差,有时候从一家送到另外一家,需要走15公里山路,而何先伦每天送的报纸基本都在300份左右。但不管有多忙,每天11点半,何先伦还必须赶回家给孩子们做午饭。当时何先伦每月工资1000左右,为了担负全家的生活费用,妻子范连会去了镇上一家餐厅打工,一个月能挣1000元。这样的收入,要抚育3个小孩仍是很吃紧。但即便这样,当得知小倩想要点读机后,他仍是狠心花1000多元买了一台。为了三个孩子方便上网查找资料,老何还给孩子买了电脑和打印机。汶川地震后,国家和社会对孤儿有很多扶助政策,每月会给地震孤儿发放一千多元的基金,但何先伦一分不花,全部给两个侄女存着,“等她们长大成人后,我会一分不花地把钱全部给她们。” 2011年春节前,何先伦一家五口搬进一栋三间两层的楼房,住在90多平米的二楼上。何先伦把一个大房间隔成两个单间,他和妻子住没有窗户的一间小屋子,宽敞明亮的则给孩子。“只要三个娃娃高兴,好好学习,再苦我都觉得值了”。现在何先伦已经从邮政所的临时工转成了正式工,涨了工资。他让妻子辞掉餐馆工作,每天负责小孩的起居生活。何先伦更将空余的时间放在孩子们身上,常常利用送报刊杂志的机会从老师那打听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天天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将报纸上有用的知识读给她们听。他说:“三个孩子是我们的全部,我只有把她们教育好,我才能不辜负二哥、弟弟!”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左: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新龙村,时年8岁的杨云琪站在自家房屋的废墟上(2008年5月27日摄)。杨云琪当时在绵竹市九龙镇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地震时学校的教学楼倒塌,他在废墟中靠自己扒出小洞露出小手而获救。右:杨云琪站在重建的九龙镇中心小学校门前(2011年5月2日摄)。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震后1周年前夕和3周年前夕,摄影师3次走进震区,用镜头记录下那里孩子们3年来的变化。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稳定,脸上的笑容成了那里最温暖的风景。新华社发(张晓理摄)

 

  左:在四川省什邡市偂氐镇,时年13岁的张帅展示即将痊愈的手(2008年6月25日摄)。地震时,他不顾自己右手手指被砸伤,从废墟中拉出3名同学和怀孕8个月的老师,最终因为耽误时间太久致使右手小指截肢。中:张帅站在震后就读的成都金桥高级艺术小学门前(2009年5月9日摄)。他英勇救人的事迹被报道后,成都市绿道景观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相英将其接到成都,资助他就读于成都金桥高级艺术小学。他的父母也被资助人安排到自己的公司工作。现在,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位于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公司里。右:张帅从就读的成都实验中学走出来(2011年5月6日摄)。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成都实验中学录取,并获得三年的全额奖学金。目前,他是班上的篮球队员。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震后1周年前夕和3周年前夕,摄影师3次走进震区,用镜头记录下那里孩子们3年来的变化。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稳定,脸上的笑容成了那里最温暖的风景。新华社发(张晓理摄)

 

  上:在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武都村,时年11岁的周永虹在自家的废墟上洗头(2008年5月27日摄)。地震时,她正在汉旺镇马尾小学的教室里写作业,楼房垮塌,她的左脚被压在废墟里,十几分钟后被救出,幸无大碍,但是门牙却被磕掉了一颗。下:周永虹在家里的镜子前梳头(2011年5月8日摄)。周永虹一家于2010年6月入住新建的安置小区——汉旺新村紫雅小区。母亲刘翠在绵竹一家药店打工,父亲周道安在东汽绵竹工业园做临时工,全家每月的收入约有2000多元。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震后1周年前夕和3周年前夕,摄影师3次走进震区,用镜头记录下那里孩子们3年来的变化。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稳定,脸上的笑容成了那里最温暖的风景。新华社发(张晓理摄)

 

  这是4月17日航拍的灾后重建的映秀新城局部。平坦的马路、敞亮的学校、整洁的园区、真诚的笑脸……曾经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汶川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灾区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实现突破性进步。新华社发(刘应华摄)

 

  这是4月17日航拍的灾后重建的映秀新城全景。新华社发(刘应华 摄)

 

  这是4月17日航拍的汶川水磨镇灾后新建的居民小区。新华社发(刘应华 摄)

 

  这是4月17日航拍的灾后重建的映秀新城。新华社发(刘应华 摄)

 

  上图:这是4月17日航拍的灾后重建的映秀新城。下图:这是2008年5月22日航拍的被地震摧毁的映秀镇(拼版图片)。新华社发(刘应华摄)

 

  上图:这是4月17日航拍的灾后重建的汶川羌寨新农村;下图:这是2008年5月22日航拍的汶川山区受灾严重的羌寨。新华社发(刘应华摄)



 

  汶川县水磨镇震后(左图)和重建后(右图)对比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众多城镇被夷为平地,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发生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迅速重建了美好家园。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期间,四川省测绘局的测绘人员为科学救灾和科学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几组由他们制作的航拍图片,记录了灾区的沧桑巨变。新华社发 

 

 

  绵竹市汉旺镇震前(左图)、震后(中图)和重建后(右图)对比图。 新华社发

 

  上:在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时年1岁半的李雯鑫找到了在地震中被砸坏的玩具车(2008年5月19日摄)。地震时,姥姥带他出门玩耍,却忘记带上刚买的玩具车,为此他还曾哭闹不止。下左:李雯鑫站在爸爸给他买的儿童自行车旁,十分高兴(2009年5月8日摄)。下右:李雯鑫在家里租住的房屋前滑轮滑(2011年5月4日摄)。因为父母的工作单位离板房安置点较远,李雯鑫一家目前在工厂附近租房住。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震后1周年前夕和3周年前夕,摄影师3次走进震区,用镜头记录下那里孩子们3年来的变化。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稳定,脸上的笑容成了那里最温暖的风景。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这是4月17日航拍的灾后重建的汶川水磨镇。新华社发(刘应华 摄)

 

  新北川县城开建前(左)和建成后(右)对比图。 新华社发

 

  映秀镇震前(左图)、震后(中图)和重建后(右图)对比图。 新华社发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黄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