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观点
公众权利
决定公共建筑“公共性”成色
郑州的公共建筑不少,但在建设之前,征集市民意见的却少之又少。
2010年1月3日,郑东新区雕塑“金色的梦”已然树立。施工方负责人说,工程后期要用5万多张金箔将雕塑包起来。仅贴金箔一项,将耗资约30万元,有网友称不如直接把黄金贴领导脸上。媒体报道后,郑州叫停了贴金箔工程,改用其他措施完成剩余工程。
在百度上,记者搜索郑州公共建筑征集市民意见的报道,内容大都是某某地方要建设某某建筑。仅有的几个互动性征集,也都是让市民在几套方案中选择。
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省委党校教授樊怀洪曾表示,政府做的很多决策,之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他们没在工程上马前倾听老百姓的意见。
或许正是基于此,在文物部门看来很有意义的“复原性展示”,却有不少质疑声。
“红网”一位网友称,正因为公众的权利没得到应有的尊重,某些公共建筑的公共性才大打折扣——一方面,不合乎公众的意愿;另一方面,使用效率往往极低。
因此,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设问题上,应通过各种形式保证公众的参与权。只有如此,公共建筑的公共性才能得到最大体现。
读者黄先生直言,文物部门“复原性展示”商代城墙遭遇的尴尬,对其他部门也有警示意义:尊重民意,才会得到民众支持。
相关连接:
意欲挖“蒙娜丽莎遗骨”复原面部 揭秘神秘微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