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新华社发
海口网5月13日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决定,从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专家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是应对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釜底抽薪”之举。不过,当前的准备金率已经上调到历史高位,银行信贷规模受到大幅缩减,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有所增加的问题需要各方关注。
准备金率再上调促使货币回笼
在4月份经济和金融数据公布后的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2011年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的高位。
专家普遍认为,上调准备金率有助于促使货币回笼,控制流动性过剩局面,减轻通胀压力。
相关新闻
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五度上调 外汇流入或高涨
央行年内五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流动性压力仍大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冻资3700亿
存款准备金率年内第5次上调 已达21%高位
存款准备金率今日起再上调 货币政策释放从紧信号
存款准备金率今起再上调 货币政策释放从紧信号
胡晓炼: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未来还有相当空间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房企银根将进一步收紧
央行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每月一提"历史罕见
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 “每月一提”历史罕见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崔永说,当前物价上涨压力很大,尽管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下跌,但环比还在上涨,而且投资、出口甚至消费等都明显反弹,需求的回升必然还会带动物价的上行。针对这一情况,央行继续收紧流动性在所难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增长5.3%,较上月5.4%的增长水平有所回落,但仍旧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
东方证券宏观策略组组长冯玉明说,4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目前通胀仍旧居于高位,前段时间为了抵御金融危机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货币政策是有延迟效应的,在近段时间才表现出较大的通胀压力。
“央行此举意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本周三年期和三个月央票合计2000亿元的资金同时回笼,加上此时上调准备金率,可以达到充分回笼货币的效果。”冯玉明说。
崔永认为,准备金率上调旨在对冲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流动性,当前贸易顺差再次扩大,FDI(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热钱不断涌入,致使新增外汇占款持续增加,所以有必要再次上调准备金率。
银行信贷规模受到缩减
有银行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国家货币政策由积极调整为稳健,央行不断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收紧市场流动性,银行信贷规模受到缩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将再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期,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发达的珠海、惠州、东莞等珠三角六市展开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流动性趋紧条件下融资成本有所增加。据测算,以1年期1000万元贷款为例,2011年珠三角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支出比2010年平均增加40万元,占融资额的4%。
崔永分析认为,当前的准备金率已经上调到历史新高,所可能带来的累积效应将逐步显现。如果准备金率继续上调,新增贷款很难达到6万亿元以上,经济受此制约下滑的风险就会加大。尤其是当前许多行业的库存都处于高位,一旦投资下滑,消化不了这些库存,经济将再次面临去库存的过程。
“与此同时,当前美元离历史最低位置仅有一步之遥,最终会形成可持续性的反弹,热钱在今年6月份QE2(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期退出之后有可能回流美国,未来热钱流入的压力可能会减轻,再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对冲外汇占款渠道投放流动性的压力也会变小。”崔永说。
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专家认为,虽然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是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未来一段时间,收紧流动性将呈常态化。
崔永说,在欧美经济复苏、日本重建的大环境下,我国出口会向好,顺差依然是常态,因此对冲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流动性依然会增加。
除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外,另一只加息的靴子是否会落下?针对外界盛传央行将再次加息,崔永认为,是否加息主要看物价指标。考虑到物价的上行与下行还有待观察,估计加息与否要看5月份的数据。
专家认为,在流动性趋紧背景下,预计银行信贷规模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压缩,银行会根据市场规律选择一些经营水平高、管理规范的优质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支持。
广东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建议,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需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形成合力。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要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综合采取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既缓解流动性趋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改善中小企业产权结构,实现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产业群的稳定健康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