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江区居民冒雨出席模拟拆迁动员大会,表达拆迁意见
针对在旧城改造中因“代民做主”拆迁引发的诸多问题,成都锦江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以“市场杠杆”和“民意自主”为“两条腿”的“模拟拆迁”——
【社会热点】成都锦江区:签约率不达100%拆迁项目自动终止
“虽盼望拆迁的不少居民伤心得落泪,我们也对此感到遗憾,但模拟拆迁尊重民意、尊重市场的原则,还得坚持下去!”
5月11日,成都市锦江区危旧房改造中心相关负责人在向记者回顾一个多月前有个拆迁项目因“模拟拆迁”的签约率未达到100%自动宣布终止时说,成都市锦江区推行以群众同意改造、模拟签约两个比例为拆迁先决条件的模拟拆迁,为的是真正让城镇房屋拆迁回归到“让民做主”的轨道。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内,锦江区旧房改造共启动实施了12个“模拟拆迁”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6个,终止退出4个,正在进行中的有2个。
以“阳光+市场+保障”推进拆迁
“如果先签的吃亏、后签的吃糖哪有不出矛盾的!”
在采访中,成都锦江区危旧房改造中心相关负责人以他多年参与拆迁的经验告诉记者,人们都说城镇房屋拆迁为“天下第一难”,但说穿了,最初的难就难在缺乏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因为在一些项目中客观上存在着“先签约吃亏,后签约吃糖”的逆向导向,所以才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成都锦江区委、区政府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首先在全区推行“阳光+市场+保障”的拆迁,其中就补偿标准而言,还提出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拆迁补偿原则。此招一出立马见效。
锦江区在拆迁该区红星路商业广场过程中,正是受以往拆迁中执行补偿标准不一的影响,群众观望、僵持心理较浓,拆迁进程虽推进到70%的时间,却只完成了30%的工作量。但自从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补偿原则后,最后是仅用30%的时间就完成了70%的工作量而顺利完成了拆迁。
无独有偶。成都最著名的小商品一条街——“染房街”拆迁工程,从2001年就开始启动实施,因政府与拆迁户在赔偿多少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拆迁安置工作一拖5年难结。可在2007年当锦江区提出以市场评估为核心向拆迁户提供补偿后,不到15天,整条街该拆迁的就全部走空。
在推行“阳光、市场”拆迁的同时,锦江区还对自身房产价值过低、经济条件困难的拆迁居民采取“托底保障”,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体的安置矛盾。2007年,该区辖区内的攀成钢1600多户居民涉及因旧房改造拆迁,其中经济困难无力补差、他处又无住房的家庭就有近200户,这部分人如仅按“阳光、市场”运作,因自身经济条件难以“补差”,坚持“阳光、市场”原则与解决困难群众安居的矛盾较为突出。为此,区政府决定以政府提供的最小户型安置房评估价总值为保障基准线,以他处无住房、原房屋评估价总值低于保障基准线的困难群体,实行“托底保障”安置,让对方不再出钱“补差”也“以旧换新”住上了新房。
坚持“阳光+市场+保障”的拆迁,锦江区在上述旧房改造拆迁中切实做到了“绝不让第一个签约人少得一分,也绝不让最后一个签约人多占一亳”,从而彻底杜绝了以往“老实人吃亏、钉子户得利”的现象发生,这为随后政府在拆迁中角色“转身”而推行“模拟拆迁”打下了基础。
试水“模拟拆迁”获成功
虽然“阳光+市场+保障”对确保房屋拆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也脱离不开“行政许可在前、协商在后”而“代民做主”拆迁的轨道。2008年春节后,锦江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定在本区试点推行“模拟拆迁”,即变过去“先结婚再恋爱”的拆迁,为“先恋爱后结婚”的拆迁。
锦江区选择的首个“模拟拆迁”试点是该区龙舟路1号南光机器厂301宿舍,此地居住环境差、居民期望改造愿望强,涉及372户拆迁户。
该区将推行“模拟拆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书面形式征询群众对旧城改造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在规定时间须达到90%住户同意即可启动拆迁,二是在启动“模拟签约”阶段,同样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须达到90%“签约”的比例,方兑现补偿安置,否则模拟拆迁自行终止。这一做法受到了拆迁户的欢迎。
在龙舟路1号南光机器厂301宿舍召开“模拟拆迁”动员大会的时间,刚好是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30分,没想到在开会前两分钟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区危旧房改造中心原以为受这么大的地震影响人们不会再来参会,没想到会议还是在下午3时顺利召开。
采用“模拟拆迁”崭新模式的龙舟路1号南光机器厂301宿舍,群众从以往拆迁中“要我拆”的消极、排斥,变为了“我要拆”的主动、配合整个项目,从动员到拆迁结束仅仅只花费3个月时间。到最后,非但没有出现过去因“行政许可在前而协商在后”而发生的“拆”不下去的现象,相反还有不少拆迁户送来感谢锦旗。而这在成都市过去十余年的旧城改造拆迁中尚属首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